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一个理念,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似乎也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条主线,然而,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不同的视角:做一个“无用”的人,其实也有它独特的价值和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写这个话题,也是近端时间刷到了《我的阿勒泰》里的一个片段:一个女生在草原上问马伊饰演的角色,“你看我笨手笨脚,其实也挺有用的吧!"

马伊则说,“啥叫有用?难道是为了生下来就为别人服务吗?你看这草原上的草,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人用,它就这么生长在草原上呆着不也挺好。”

听完之后,女生眼里散发出了光彩。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用”往往与生产力、成就、荣誉和成功挂钩。

它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和存在必须带来某种形式的回报或效益。

但这种定义真的全面吗?

庄子曾提出“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顺其自然,不强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有用”的传统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压力、焦虑都被无限放大,时常会有踹不过气的感觉。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组局,一起去体验沉浸式剧本杀,原本只是想放松一下心情,却意外地爱上了这份“无用”的体验。

每当我代入到一个角色人物里时,会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周边的事物,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会做出当下的抉择。

《杀死一只知更年》里面说过,“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

这种时候,仿佛用短短几小时的时间,跨越时间与空间,去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一个人独处时,也会去想这个故事有趣的部分、匪夷所思的地方、令人深思之处。

也正是这个看起来“无用”的活动,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

这份看似与职业发展无关的爱好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还激发了我对生活的新视角和创造力。

“无用”之事,其实是滋养我内心深处最真实自我的源泉。

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职位的晋升或财富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觉醒与自我认知的深化。

成为一个"无用之人",意味着敢于放下外界的期待,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探索那些让灵魂得以栖息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绘画、写作、旅行,还是简单地与自然对话,这些看似与"成功"无关的活动,却能让我们在忙碌与浮躁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