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毒王谭晓林:贩毒5年获利4亿,被捕时威胁军警:私人部队会来救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我国从缅甸押送谭晓林回国时,动用了九辆武装车辆,和大批的军警。

谭晓林是缅北毒王,而且还有缅甸政府官员的身份。

他被捕时威胁我国军警人员,说他手下的部队会营救他,如果营救失手,会用火箭筒把他连人带车炸掉。

谭晓林确实有一支两百人的私人武装,这支部队装备精良,用的都是美式先进武器,武装人员也基本是退役军人,有很强的战力。

我国押送人员为此做了周密部署,特地安排了一个和他相似人释放烟雾,以确保引渡成功。

谭晓林与毒品粘上关系,要从他妻子被枪杀的那一刻开始。

1986年,谭晓林在云南边境一家餐饮娱乐场所当服务生时,结识了一位姑娘,这个姑娘长得面黑矮胖,可谭晓林得知姑娘的父亲是缅甸北勐古特区财政部长杨国栋时,就对这个姑娘动起了心思。

谭晓林知道自己轻重,动了心思也没有行动。哪知那姑娘也对他动了心,一个月后托人打听他的下落。

谭晓林不会错过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他和姑娘见面倾谈,两人很来走到一起,两年之后结为了夫妻。

谭晓林的岳父杨国栋,不仅是缅甸政府官员,也是缅北的毒枭。

不过杨国栋对女儿还是很疼爱,并没有让谭晓林涉足毒品,而是出资让他做起了木材生意。

谭晓林成为缅北毒王,起源于一次惨痛的意外。

有资本、资源,又有岳父做靠山,谭晓林做正当生意的才干得了充分发挥。几年时间,他靠木材生意就赚到了一百万多万的利润,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再一次改变谭晓林命运的事,发生在1992年。这年他和客户进山考察木材,一个月呆在山里没有家里联系。

他的妻子很担心,带着女儿进山找他,晚上借宿在山里的亲戚家。

恰好那晚,他妻子的亲戚有事外出,几个瘾君子以为家里没人入室盗窃,被他妻子撞见后,用木棍击打他妻子的后脑,他妻子伤重不治身亡。

这件事对谭晓林打击很大,不管最初他爱不爱他的妻子,他都已经把妻子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失去妻子,谭晓林不再坚守正当生意,杨国栋也不再介意他涉足毒品,他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1995年,杨国栋给谭晓林牵线,谭晓林第一次涉毒,参与往我国境内贩运毒品的生意。

这次贩毒被我国警方查获,和谭晓林合作的毒贩,还是给了他十万元的辛苦费。

这让他切身感受到,毒品风险大,利润也比正当生意大得多,贩毒失败没有把他吓退,反而让他下定决心走上贩毒的道路。

第二年,谭晓林参与了一次把从金三角毒品运进缅甸的贩毒活动。

缅甸的缉毒力度无法和我国境内比,谭晓林第一次贩毒成功,获利就达到一百万以上。

几次贩毒下来,谭晓林手上有了大笔资金,他不再满足帮人贩毒,开始组建自己的贩毒团队。

为加强贩毒团队的凝聚力,他制定严格纪律,禁止团队成员沾染毒品。

他还同时使用几十部电话、手机,给马仔编代号,哪部电话打不通,就立刻切断和那条线上毒贩的联系。

马仔和他通话不报代号报姓名,就说明已经被捕,他也会马上切断线索。

靠这些狡猾的措施,谭晓林的贩毒量越来越大,五年时间,仅向我国境内贩毒就达五十五次,累积计贩毒数量达到三吨,获利超过四亿元。

有了雄厚的资金,谭晓林又策划给自己找靠山,他请来熟悉缅甸官场、社会行情的人给他出主意,采用向寺庙大笔捐款和做慈善的办法,接触到缅甸政府高层,不久就得到勐古特区保卫军财政部长的职位,成了缅甸政府的官员。

有了政府背景,谭晓林贩毒更加嚣张,他涉及的制毒化学案达34起,制毒化学品达26.5吨。

由于他在境外又有合法外衣,我国缉毒部门要抓获他面临不小的困难。

经过一番策划,我国缉毒部门让他以前生意上的田姓老乡投奔他做卧底。根据卧底的情报,我国缉毒部门,在广东破获了一起超大毒品案,现场缴获238斤海洛因,十一吨冰毒。

这次贩毒谭晓林的合作方、内地大毒枭陈炳锡向他索赔十亿元,他找缅甸高层为他调停,才把赔偿降到五亿元。

卧底在此案后回到内地保护隐居。

谭晓林经此一劫,急于扩大生意范围弥补损失。

1998年,谭晓林受到缅甸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接见,获得由政府垄断的资源开发权。

随后把的生意扩展到石油、房地产等领域,不仅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也获得了更大的权势。

他在最鼎盛的时候,甚至拥有任免所在区域行政长官的权力。

为了拔除谭晓林这颗毒瘤,2000年,我国和缅甸政府展开合作,商议抓捕并引渡谭晓林的事宜。

这年,国际刑警组织也对谭晓林发出红色通缉令,谭晓林犹如惊弓之鸟,一面向我国政府递交忏悔信,一面准备外逃。

2001年清明,谭晓林准备在外逃前,冒险把他母亲的骨灰送回来老家和他父亲合葬。

他有钱后把母亲接到缅甸居住,他母亲去世时,遗愿就是要埋在老家。他知道外逃再也回不来,才决定冒险回乡一次。

登机前,谭晓林接到缅甸国防部的电话,说有要事相商。他取消行程赶到缅甸国防部,立刻被逮捕移交给我国押送人员。

谭晓林威胁我国押送人员的私人武装,其实已经树倒猢狲散,其中一些人为灭口,一度还想暗杀他。

谭晓林在巅峰时期,又娶了一个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女孩,这个女孩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然而谭晓林已经看不到儿子长大,2004年,一身罪孽的谭晓林,在我国被执行死刑,缅北毒王得到了应有的归宿。

二、冰毒大王刘招华:武警出身走上歧路,靠知识制毒31吨,狂赚上亿元

1999年,广东警方根据线报,在广东某地的一个仓库中,查获十吨以上的极品冰毒。

现场审讯得知,这些冰毒都是由刘招华制作,广东警方立即按照审讯出来的地址,赶到刘招华在广州所住的酒店实施抓捕。

便衣警察在酒店设伏没有等到刘招华,事后查看监控录像仔细辨别,才发现刘招华和抓捕他的便衣警察,同乘一部电梯上楼,在到达他所住的楼层前,神态自如地出了电梯。

当时警方已经在广州严密布控,刘招华逃出酒店也难逃出广州,可是最终还是让他逃了。

刘招华归案后,警方才知道他买了辆自行车,以骑游的速度,大摇大摆骑出了警方的包围圈。

而他此次逃脱后的经历,审讯他的人听了后简直哭笑不得。

刘招华本身就是武警、警察出身,他的反侦察能力和心理素质,远高于一般人。

他当武警和警察时有大好的前程,他的前程都葬送在他的喜好和贪欲上。

刘招华上中学时,曾得过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他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艰难,他高二辍学打工,也没有熄灭对化学的喜好。本来应该对社会又用的喜好,后来却被他用在了危害社会上。

1983年,刘招华入伍到警福州边防支队当兵,入伍两年,他被选送到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后勤专业学习,毕业后就当上了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正排职助理员。

兵转干的前途,一点也不比考上大学差,可是和一个台湾人接触,却让他看到了更“光明”的前途。

在调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正排职干事后,刘招华还当上了代理司务长。

这期间,他认识了曾当过台北地检署副署长的台湾人陈道中。

两人聊天的时候,陈道中听说刘招华喜欢化学还很有天赋,就循循善诱给他讲起了冰毒在台湾的市场“钱景。

身为武警的刘招华,对毒品毫不介意,反而用陈道中给他买的一百克原材料,花三个小时首次制作出五十克冰毒。

虽然他第一次制作的冰毒质量不高,却是地地道道的冰毒。刘招华在化学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天赋。

陈道中带着刘招华制作的五十克冰毒样品离开后再无回音,而冰毒勾起的发财梦,让刘招华不愿继续在部队发展。

军官要十五年才能退伍,他就比照标准搞了次小贪污,顺利退伍到福安市人民法院当了名法警。

刘招华转地方不是为了当警察,是为了找发财的机会。他在法院工作积极,善于处关系,立过一次三等功,还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他的同事对他的印象是能说会道,格斗厉害,很会为人处世,总之认为他能力强,情商、智商高。

靠着这些素质,刘招华被法院安排去搞招商引资工作。1991年,他引来台资,在赛江边开起了塑料加工厂,利用进口进口废品塑料,大量走私汽车和龙骨酒,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富豪。

为了不让人说闲话,刘招华发财后辞掉了公职,国家出台严格控制废弃塑料进口的政策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冰毒。

有个叫陈文印的社会人,向刘招华吹嘘他有冰毒的进货渠道和销路,只要刘招华出资金,他一定能帮刘招华发财。

刘招华一直对没有和陈道中做成冰毒生意耿耿于怀,他想做冰毒生意,却不想做毒品中间商,他要自己制作冰毒,摆脱货源方控制,降低成本和风险系数。

为达到这个目的,刘招华拿出四十万研制冰毒。冰毒原材料已被国家控制,他要开发新配方,让冰毒可以规模化生产。

刘招华研制出了新配方,不过按新配方制作的冰毒色泽泛黄,刘招华不满意,他要做出极品冰毒。

可到这一步,技术瓶颈已经不是刘招华高中的化学知识能够解决。

于是他找到西安交大的一位化学教授,以研制减肥药为名,出资请这位教授为他解决了冰毒色泽的问题。

1996年5月,刘招华制作了二十公斤极品冰毒,他给陈文印一公斤冰毒,让陈文印拿到台湾试销,并告诫陈文印千万不能在大陆卖。

他自己就在武警边防干过,深知大陆缉毒的厉害。

没多久陈文印就告诉刘招华,一公斤冰毒已销往台湾,市场反应极好。

于是刘招华又给了陈文印十一公斤冰毒销往台湾,哪知陈文印在骗他,所有冰毒都是在大陆销售,第二次销售陈文印就落入了法网。

刘招华到法院旁听对陈文印的判决,陈文印被判处死刑,他知道陈文印一定会供出他以求免死,他从此就开始了逃亡生涯。

刘招华先逃到海南用假身份证隐居起来,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增肥变身。

一年之后他胖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就大摇大摆重新出来活动,到普宁找到大毒枭陈炳锡毛遂自荐。

陈炳锡看了刘招华制作的冰毒,觉得他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的财神,马上和他结拜为兄弟。

两人商议,刘招华只管原材料采购和制毒,资金、销路等问题都由陈炳锡负责,利润由两个人平分。

陈炳锡觉得,按这样的条件和刘招华合作一点都不吃亏。事实证明,刘招华低成本、高品质的冰毒,很快就垄断了整个东南亚市场。

和陈炳锡合作一年多,刘招华制作了31吨冰毒,到手收入1600万,账上还有超过两亿的收入。

如果不是陈炳锡销售跟不上,让他控制产量,他生产的冰毒远不止这个数。

1999年刘招华从广州逃脱后,到青岛潜伏了一段时间。在青岛,他还捐了四十万元,给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做科研经费。

觉得风头过去后,刘招华到桂林做起了种植红豆杉的项目。这个期间他居然因勇抓三小偷,抛头露脸上了桂林的报纸。

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对刘招华等五名犯罪嫌疑人,悬赏二十万元的A级通缉令。

通缉令上刘招华的照片,是他增肥变身后的照片,这回刘招华就算减肥回去,形象也逃不出警方的掌握。

2005年3月5日,逃回老家的刘招华落入法网。

2009年,刘招华和陈炳锡同年被执行死刑,世界冰毒制毒大王和世界贩毒大王,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三、最美毒贩陶静,至死不供出男友,临行前提要求:取出体内的避孕环

20岁的美女毒贩陶静被执行死刑前,司法机关满足她的要求,让她和父母、哥哥见面。

她哥哥流着泪劝她:“你说了吧,说了就不用死,我只有你这一个妹妹。”

陶静低下头不说话,神请淡定而坚决。她父母在一旁哭求也不能改变她的心意。

刑场上,司法人员最后给陶静机会:“现在供出你的男友还来得及。”

陶静仍然保持沉默。她第一次带毒就被抓,至死也不供出让她带毒的男友。

她的男友为她做了什么,让她心甘情愿殉情?

陶静高中毕业后,到县城一家发廊打工。她漂亮的容貌,为发廊招来很多生意,每天专门找她洗头的人排起长队。

顾客中免不了有人会挑逗陶静,陶静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冷脸相对,厉声呵斥,不给对方留任何幻想。

语言挑逗陶静可以应付,可是有次一个中年男人,在陶静给他洗头的时候对她说:“我有钱刚离婚,你这么漂亮就跟着我吧,没必要辛辛苦苦在这里洗头。”

说着话就开始对陶静动手动脚。

这种不要脸的顾客,陶静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被吓得不知所措。

这时一个瘦削的年轻男顾客站出来,阻止中年男人对陶静的骚扰:“你一个大男人怎么欺负小姑娘!”

中年男人恶狠狠地让年轻男子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惹祸上身。年轻男子不再说话,直接上前几把把中年男人推出发廊。

中年男人见对方生猛,只好骂骂咧咧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走了。

年轻的男顾客手上戴着宝石戒指,脖子上挂着粗金链条,看起来很有钱。

他已经找陶静洗了一个月的头,从来没有对陶静无礼过。

这次他帮了陶静的忙,陶静为了感谢他,主动邀请他出去吃饭。然而那时候陶静没想到,这顿饭,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买单。

吃饭的时候,陶静知道了青年男子叫杨博,她问杨博为什么长得很瘦力气还很大。

杨博告诉她,自己在缅甸当过兵,还是排长,现在在瑞丽做生意。

陶静一听心里暗想,原来杨博长期生活在缅甸那边,难怪他的云南话不标准。

吃完饭杨博送陶静回家,临别时,杨博说出了自己的心意:“我们都是单身,以后在一起吧。”

陶静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脸一红说声再见,就赶紧转身离开。

回到家陶静的心还砰砰直跳,她已经对杨博动了情。这份情来得正是时候,一下就让陶静心中因为初恋所受的情伤不再疼痛。

陶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父亲长得高大英俊,给了她漂亮的基因,可她父亲的高颜值,也给她带来了破碎的家庭。

她父亲两次婚外情,造成她父母离异,她哥哥跟了父亲,她跟了母亲。

陶静的母亲离婚后,因一次严重工伤被迫提前退休,母女两靠一份微薄的退休工资艰难度日。

失去父亲关爱又生活贫困,让陶静对感情寄托充满渴望,她上初中时,就和班上一个男生谈起恋爱。

早恋影响了她的学习,高考她男友考上广州一所三流大学,而她则进入了落榜生的行列。

陶静舍不得和男友分开,独自到广州去找男友。可男友把没有考上好大学的责任,归咎在和她谈恋爱上,断然向她提出分手。

她失魂落魄回到瑞丽,失去了复读重考的动力,才到县城当了洗发妹。

杨博的出现让陶静得到莫大的安慰,两人好上后,杨博给她租了房子,不要她外出工作,把她养了起来。这段日子让陶静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

陶静唯一担心的是,杨博一直都不在同一个地方过三晚上,她怀疑杨博还有其他的女人。

她把自己的担心告诉杨博,得到的答案却让她更难接受。

杨博向陶静坦言,自己做的是毒品生意,陶静知道后流着泪离开了杨博,哪怕发现自己怀孕也没有回头,断然到医院做了人流。

可是回到一贫如洗的母亲家,陶静一下就失去了方向,她回不去打工的生活,也离不开感情上的寄托。

杨博找到她苦苦请求和好,她再也坚持不下去,又回到了杨博身边。

事情已经挑明,杨博就把陶静带到缅甸木姐,诱惑她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