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时尚品牌GOELIA歌莉娅主办的中国非遗之“香云纱的夏天”艺术展与非遗传承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香云纱展览汇聚了专研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专家——牛加明教授的研究成果、“看见民生”的珍贵藏品、“老广新游”的趣书香云纱,还有品牌特别呈现的香云纱轻舞台,共同探讨并展示了香云纱的历史渊源与现代时尚的不同表达。

1

香云纱,穿“粤”文化的见证者

“没有那条河、没有桑基鱼塘,就没有香云纱。”当天,广州美术学院牛加明教授在讲述香云纱的历史演变过程时如是说。作为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林业局项目评审专家,牛加明从广东特定的地理气候入手,详细分析香云纱的制作流程以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他说,香云纱是广东独有的面料,须特定气候、环境下匠作而成的,基本全靠手工,因应天时地利人和——匠人经验、日光时长、薯莨汁、独有的河泥等天然物质相互作用,适合晒莨的季节一年仅约4个月左右,产量非常稀少且珍贵。“常常说三洗九煮十八晒,实际上,香云纱工序与过程还要复杂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牛加明。

为了进一步印证香云纱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牛加明还在现场展示了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广东胜利纹香云纱藏品。据了解,能证实和今日穿着的香云纱有渊源的历史文献,出现在同治时期。其多样的纹饰在民国时期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与喜爱,如宋庆龄、张爱玲都有穿着香云纱。1947年由史东山执导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将香云纱服饰带上电影时装舞台,风格和质感出众的香云纱渐渐流行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老广新游”主笔王大欣则分享了趣味图画下的香云纱。他说,特殊的本土面料,特别的裁剪和穿搭方式,都是广府文化的俏皮与鲜活。从历史上的铁锈般的面料到今日的非遗,不过换了一个新方式,去讲一个传统的故事。“我们希望借助‘老广新游’这个文化IP,以更趣味轻松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广府文化与中国非遗。广州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出海港口,我相信,若要言及出海现象,无论古今香云纱都会是很好的名片,它可以成为我们和世界交流文化的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以香云纱为媒,和世界对话

“非遗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话题,而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策展人李伟斌说,此次“香云纱的夏天”展览的灵感源自于生活,他想试图带活的是文化与时尚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伟斌表示,这次展览主张借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打造时尚盛宴,向传统工艺致敬。展览不仅展示了香云纱的历史文化、工艺传承,还呈现了“看见民生”香云纱与贵州刺绣、苗银等民族工艺融合的系列艺术藏品,也陈列了歌莉娅香云纱系列的时尚新品,希望打造适穿性与时尚性兼备的当代新衣,让香云纱走进更多大众人的衣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外,他更希望看到的是,香云纱作为中国非遗代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时尚风潮。

文化出海有时也需要借助品牌出海作为媒介。作为广州土生土长的时装品牌,国际市场与品牌出海是歌莉娅近年重点打造的方向,目前品牌的香云纱已走进全球25个国家。

“文明的‘穿越’让我自豪,文化作为世界交流的媒介,远远超越语言的表达。文化、艺术是无国界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歌莉娅的创始人胡启明先生和品牌负责人吴春兰女士向大家分享道,未来,还会继续致力于让全球更多人关注到中国织造的好品质,关注到中国服饰为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