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车有点“多灾多难”。

先是爆出理想内部裁员18%,然后又有消息说理想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

当然,这点儿“小挫折”放在今年来看,对理想来说已经没啥杀伤力了:毕竟作为去年的新势力车企销冠,开年短短5个月内,理想已经被华为问界反杀了3次。与此同时,理想寄予厚望的MEGA,也还是在惨淡的销售数据面前服了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AI蓝媒汇

另外,昨天理想刚发了一季度财报,美股立马跌了5%“以示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能说理想这波紧随特斯拉之后的裁员,是一点没出乎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裁了5600个人,HR先撤?

一个月前理想发布了L6,对这款继MEGA之后发布的新车,理想可谓是寄予厚望。

大半个月后,L6的首期销量出炉——4.1万台,其中我们雷军雷总也贡献了宝贵的一单,也不枉李想给人“关车里”硬控了三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GA丢出去的面子算是捡回来了一点,于是理想团吧团吧情况,大手一挥开始“搞数据”了。

我们都知道,因为MEGA市场表现“过于亮眼”,销量仅有3229辆,一季度整体交付量又被问界压了一屁股,3月底的时候,理想就把自己全年交付80万辆的“宏伟计划”,修修改改成了“56万-64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定焦

而这被划掉的16万-24万辆带来的利润空缺,就有点不太好看,美国投资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投诉的理想。

于是想就把主意打在了人工成本上,人话就是“裁员”。

按照2023年度理想汽车单车利润3万元估算,80万预估销量砍到56万-64万辆的话,利润预估会减少48亿-72亿元。

而理想这轮“人员优化”比例在18%,根据去年财报中写的31591个员工、121.4亿元薪酬来算,这波裁员大概裁了5600人,省了22亿元,至于剩下的可能还要看一波L6的市场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S:理想公布的4月交付数据25787辆,比3月还少了11%。(但是销冠)

也就是说,理想现在挥着大刀裁掉了一大波“倒霉蛋”,结果kpi可能最终也不达标。(bushi)

小道消息称,这次理想裁员受灾最严重的部门包括:HR、销售服务、部分研发岗位、以及(永远躺枪的)外包。

据报道,HR部门已经从200+裁减到50人、千人规模的销售服务团队计划优化超过400人,去年疯狂高价招人的智驾团队,因为当时薪资开太高了,估摸着这次也清了不少人(据说缩减至1000人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2023年理想汽车算法工程师招聘信息

比起特斯拉先让HR裁一线,再裁HR的动作,也不知道卷铺盖先行一步的理想HR和特斯拉HR到底谁更惨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N+1的理想确实没有学到N+3的特斯拉的精髓。(黑马:嫌弃.jpg)

还有消息说:理想汽车希望在6月15日员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员优化计划,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一部分为员工进行股票兑现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裁员背后,理想还是没

还是那句话,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

但如果从去年理想的成绩单来看,这个“因果关系”其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2023年,理想共交付37.6万台车,全年毛利率22.2%,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在造车新势力里面是独一份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这么好的一手牌,不应该打的这么稀碎啊?

那首先还是得怪MEGA。

虽然之前咱已经恨铁不成钢了一次,简单来说就是,擅长做增程+家庭SUV的理想,“踌躇满志”地给MEGA盘了一通“纯电+商务MPV”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在自己不擅长、用户不对口的领域里大鹏展翅,加上一个丑哭邻居家熊孩子的外表,还有螺栓固定AB柱等骚操作,理想MEGA“不负众望”,上市72小时大定3218辆,退订10297辆。

从昨天理想发布的一季度财报就可以看出,车辆销售收入243亿元环比减少了39.9%,车辆毛利率19.3%(去年四季度为22.7%),自由现金流减少51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李想自己的话来说,高压纯电车和MPV对理想来说,并不是已经验证过的赛道,But理想对MEGA寄予厚望,完全没考虑到市场反应,忽略了包括了用户需求、试驾体验在内的0-1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黑马觉得,真正的0-1阶段可不止用户调教,还包括理想在研发上的投入。

不知道大家关注到了没:小米这两天宣布和宁德时代成立合资企业;之前小鹏和大众汽车合作了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蔚来也携手广汽搞得电池标准体系。

新势力们都在闷头合作搞研发,理想也搞,和宁德时代、英伟达都有合作。

可是2023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支出为105.9亿元,虽然看绝对值理想研发投入还过得去,但放到理想的收入中来看,占营收比例只为8.5%,比2022年还减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刚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里,理想的研发费用30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又少了4亿元。

要知道同期蔚来汽车的研发占比为22%,小鹏汽车的研发占比也超19%。多少有点“大家都在卷,只有理想在划水”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理想划水也要看其他车企同不同意。

今年硬控新能源车市场长达4个月的“小米SU7”,扛着小米澎湃“人车家”生态和高阶智驾,风风火火的上场,不到两个月锁单已超过十万台,一时间风头无两

那厢问界M7,当年初出茅庐时被理想L7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结果突然就能摁着理想L6一顿输出。再加上吉利奇瑞对舒适性增程汽车的跟进;哪吒零跑也开始搞“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性价比家庭SUV。

也难怪一直咬死不降价的理想,今年一反常态的大幅度降价,1月的时候老款车型降了3.3-3.5万元,MEGA上市失利后,2024年新款的L系列哐哐降了1.8-2万元,MEGA大手笔砍了3万元。

再加上新款L6也开始搞性价比,价格下探到了30万元以下,要说理想没感受到友商的威胁,黑马反正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接下来怎么玩

其实从MEGA失利不难看出,理想是想把目光放到纯电赛道的。

理想汽车原计划下半年发布三款M系列纯电产品,但昨天理想已经表示推迟到明年上半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网传理想M系列纯电车型谍照

前文也提到了,这两年各大车企都开始加大对混动车型的投入,虽然纯电市场本身没有混动吃香,毕竟成本售价在那里摆着的,但这不代表车企就要放弃纯电市场这块蛋糕,至少对于理想来说,纯电产品的缺失,就是最大的短板。

不过李想也提到了对“补能网络”的搭建,也就是充电桩的铺设:“自营超充桩是销售中高端纯电 SUV 必要条件,大致要做到特斯拉中国的数量水平——超 1900 座超充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可以肯定,纯电是未来理想“一定会回来的”领域。

除此之外,智驾理想大概率也不会放,虽然这次裁员智驾团队是遭了殃,因为短期看不到回报率,还需要长期投入。

但对于已经步入决赛圈的新能源车来说,智驾是必须抓的重点,华为问界、小鹏、就连后起之秀小米,都在智驾上投入颇多,更别说特斯拉All in了FSD。

华为有自研芯片算力出众,小鹏XNGP的城市NOA是开城最多的,小米前两天搞的“雷军副驾”直播也秀了一波智驾实力,那么对理想而言,智驾哪怕无法成为强项,至少也不能成为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小米SU7的出现,也为车企提供了更多用户感知层面的灵感,虽然很多人吐槽“手机支架是为了防老婆”、“米家全系列上车”,周鸿祎之前也开玩笑让理想也加装“棒球棍安装槽”,但在“内卷”过剩的市场里,这样的贴心就会成为加分项。

而这也侧面说明了,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走入了瓶颈期。

特斯拉、理想接连以相同的策略进行裁员,已经表明行业不再是多推两款车就能坐享销售额的“粗放年代”了。

更细致的用户感知和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既是小米这样的后来者制胜的法宝,也是行业先行者们“续命”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