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装了几个月的赖清德,终于在“5·20”的就职演说中再露“台独”獠牙。全文5300字的演讲稿中,不仅没有出现之前很多人希望出现的“中华民族”“两岸同属一国”,就连“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都没有出现。相反,从头到尾却充斥着“台独”意味,尤其是他首次将“两岸互不隶属”写入演讲稿,开了自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三任“台独”领导人以来在就职演说上公然违反其宣誓效忠、遵守的台湾现行“宪法”,宣扬“台独”的先例。尽管全篇没有用一个“台独”字眼,但其演说却又通篇充满“台独”思维、“台独”路线。两岸舆论指出,赖清德的就职演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台独”宣言,更值得一提的是,赖清德的演讲以假和平掩饰真“台独”的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赖清德的“台独”“抗中”再升级

“总体上,这个演说表现出非常强硬的‘台独’和‘抗中’立场,这是令人非常遗憾和失望的。”在评价赖清德“5·20”演说时,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原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加用了“非常反动”来描述。

王建民说,首先,赖清德的演说从头到尾将两岸定位为“一边一国”。虽然赖清德的演讲提到了台湾现行“宪法”,但他却赋予了其迥然不同的新诠释——从过去凸显两岸联结,变成撇清关系。

赖清德的演说共分为六大段落,其中第三、第六段,都以不小篇幅着墨两岸,当提到大陆时,他通篇都以“中国”称呼,甚至不像蔡英文2016年上台时会交错使用“对岸”“北京当局”;而从关键字频率看,通篇讲稿共出现41次“世界”、21次“和平”、31次“民主”,“从头至尾赖清德多次用‘中国’‘我国’‘国人’‘国力’‘国民’等字眼,区隔两岸并非一个国家,形塑两岸‘一边一国’。”

“这与台湾现行法律法规关于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规定相违背,从这一点看,赖清德虽然强调过‘蔡规赖随’,但赖清德看起来比蔡英文还反动。”王建民表示,2016年蔡英文就职演说时提到“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由于按照上述二“法”,两岸处于一国两区(台湾地区、大陆地区)框架,当时大陆因此并未定性蔡英文为“台独”,称其是“没有完成的答卷”,保留了观察期,“但赖清德本次就职演说公然违背他就职时宣誓效忠的台湾现行体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宪法’,成为首位违‘宪’地区领导人。”不仅如此,王建民认为,赖清德还加码将蔡英文时期的台湾问题国际化升级为台湾问题世界化。如赖清德提出让台湾走入世界中心,妄言台湾是世界的台湾,意在区隔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此外,王建民认为,从赖清德去年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投书美国等西方媒体开始,一年多来,他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攻击和污蔑大陆的立场,本次演讲中,赖清德口口声声说对大陆释放善意,但事实上对大陆的恶毒攻击无处不在。比如,演讲中他将台湾防疫描述为民主防疫,而将大陆防疫攻击为专制防疫;他配合美日等国,渲染“中国威胁论”,恶意炒作大陆“军事威胁”,制造“中国并吞台湾”的恐惧。他诬指大陆是“全球和平稳定最大的战略挑战”,叫嚣“全民防卫”,企图把台湾2300万民众绑上“台独战车”,字里行间在证明其根本不是“和平的舵手”,而是和平的毒手,根本不是“视民如亲”,而是视民如草芥。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赖清德演讲中的大量“反中”言论,是对大陆叫板的宣战书。首先,赖清德演讲中明确讲所谓“第一岛链”,这是西方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赖清德倚美抗陆、倚美谋“独”目的溢于言表。其次,赖清德提到中国军事行动和灰色胁迫是全球和平稳定最大的战略挑战,提到美国完成所谓“印太安全补充拨款法案”立法时的洋洋自得,显示出其目的无非是妄图将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通过所谓“价值观对外关系”,投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阵营对抗中国。

王建民表示,赖清德打着“民主”的幌子贴靠、迎合美西方反华势力,甘当马前卒,乞求外国主子为其打气撑腰。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表示,台湾在国际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无论是“外事”还是两岸关系,其脆弱的支撑体系已逐渐显露出裂痕。所以赖清德歪曲大陆在政治方面打压台湾国际地位,军事方面进行军事行动以及灰色胁迫。目的是一方面唤醒深绿,凝结“台独”基本盘;另一方面则是试图通过寻求所谓的“民主伙伴”来为其站台,利用国际舆论影响两岸现状支持“台独”,也反映其继续挟洋自重,勾连美西方敌对势力,希望他们加大对台援助,以确保两岸“现状”不发生单方面改变的企图。这是赖清德以“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旗号诋毁大陆,鼓吹台湾处于民主对抗“威权”的最前沿,辩称其坚持推动“民主和平与公平正义”的政策措施,成为台海及区域和平安全的守护者来甩锅大陆的又一骗术。

02

赖清德正在构建的“台独”新论述

尽管因国共内战原因至今两岸尚未完成统一,但是两岸法律都规定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国家。对于台湾现行“宪法”的一国两区概念,一般被视为体现两岸的重要联结。但赖清德这次谈到台湾现行“宪法”时,却赋予全然不同的解读,他引用“宪法”第三条“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并由此推演出,因大陆民众无“中华民国国籍”,所以两岸互不隶属。一夕之间,台湾现行“宪法”从长期以来体现两岸的联结,突然被赖清德变成了佐证两岸毫无瓜葛的依据。

朱松嶺表示,赖清德在演讲中明确说两岸互不隶属,是两个国家,这一论述是非常确凿、没有任何弹性空间的“两国论”(这一论述被岛内媒体称为“新两国论”)。尤其是赖清德还专门对这一观点做了论述。他用“中华民国宪法”中的“国民”做为论证基础,认为大陆和台湾的民众分别具有不同的“国籍”,因此两岸是两国。这是台湾当局领导人首次用“宪法”中“国民”的“国籍”作法理依据的“台独”论述。通过其“两国论”,他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三个政治符号做了统一归类,称为“我们国家的名称”,政治符号归类的背后是对岛内“台独”理论的整合,赖清德的“两国论”是“台独新筐”,试图将所有代表性的“台独”理论纳入其中,形成“新共识”。

朱松嶺也注意到,赖清德的演讲通过“时间节点”标注,形成新的“台独”论述。朱松嶺说,赖清德演讲中有几个时间节点:一是1624年,“台湾从台南出发,开启台湾全球化的开端。”这是其“台独”论述的“新开端”,是进一步“去中国化”的“新开端”。二是1949年,在其论述中,这是台湾“全面进入专制的黑暗时代”的“新开端”。三是1996年,将第一次直接选举台湾当局领导人作为“‘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在民”的“新开端”。四是2024年,也就是赖清德当选上台,作为“新时代”的“新开端”。通过四个“新开端”,赖清德在其演讲中清晰地构建出了“台独”新论述。

03

假和平成为赖清德“台独”遮羞布

彭韬表示,赖清德在演说中20次提到和平,包括“和平是唯一的选项,台湾是世界和平舵手”等,却又搬出所谓“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让台湾成为国际上令人尊敬的伟大国家”这种“两国论”言论。可见赖清德口口声声宣称的和平完全是建立在“台独”的基础之上,和平成为其“两国论”的伪装,处处充斥着“假和平、真台独”的政治算计,暴露出其顽固“台独工作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兵凶战危制造者”的真面目。

彭韬说,如果说8年前的蔡英文还是用对岸的称呼,此次赖清德讲话通篇都是“中国”,“两国论”的意涵不言而喻。总体而言,赖清德的“台独”本性和强硬政治性格表明了他对两岸关系的错误认识和危害,种种危险行径绝对不会给台湾带来和平,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把台湾推向战争深渊。

此外,两岸学者也注意到,尽管赖清德演讲中曾数次“呼吁”开展两岸交流,但他在“呼吁”交流的同时一边又强调“面对来自中国的各种威胁渗透,我们必须展现守护国家的决心,提升全民保家卫国的意识、健全国安法制。”

两岸舆论认为,这意味着赖清德“呼吁”两岸交流,目的是迷糊外界,造成他和民进党支持两岸交流的假象。而其炒作大陆对台所谓“渗透”,说到底就是赖清德和民进党为不支持甚至关闭两岸交流寻找法律依据,为“反渗透法”在各领域的适用,并扩大阻碍两岸交流,迫害岛内统派人士和支持交流民众做铺垫。

不过,两岸舆论指出,统一是历史大势,无论赖清德说什么,耍什么花招,也不管如何勾结外部势力,都是螳臂当车,中国一定会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记者:高杨

文字编辑:修菁

新媒体编辑:袁天雨(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