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凡

坐落于上海浦东的川沙,既是名镇,又是古镇,环境幽静,文渊深厚,交通便利,距浦东国际机场仅仅六公里。它因盐而兴,因商而聚,因纺而盛。但近年来却有些被人们淡忘了,看到黄炎培先生的一段话:“浦东的文化在川沙,川沙的文化在内史第”。引起了我的兴趣,要去川沙实地看一看。

真是不看不知道,川沙竟然是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史第丰富的人文内涵

刚进入川沙古镇内,就清晰地看到一个巨大的指引牌,上写着:内史第、黄炎培故居两行字。

眼见马路沿街有一座古建筑: 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本为川沙人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遂改为内史第,沈树镛是一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

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江南官宦宅邸,古色古香,名人字画随处可见,石雕精美。但令人惊奇的不是这些,而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个宅子里,聚集了众多的名人,黄炎培、宋庆龄及其弟妹还有胡适,都曾居住于此。

因为黄炎培的祖母、外祖母和沈树镛是同胞兄妹,沈树镛是黄炎培的姑祖父,1878年黄炎培就出生在这个宅子的第三进里,并长期居住于此。故居大厅门前是黄炎培先生的半身铜像。一楼正厅还原了“窑洞对”的场景,故居内展出了黄炎培先生的生平,反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不仅是这个宅子的主人有名,连这个宅子的租户也皆鼎鼎大名。

1890年宋耀如夫妇来到川沙传教,租住在内史第第一进西厢房的三间房内。宋家在此租住十年之久,宋庆龄还有他的弟妹宋美龄、宋子文均出生于此。内史第隔壁还有专门介绍宋庆龄生平的展览馆。

幼小的胡适也和他母亲在此租住过。胡适在自传中给出了答案:家族曾在上海附近的川沙小镇经营茶叶店,店名“胡万和”,这个小店在胡氏家族的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宅子里竟出现如此多的名人,不能不让人感叹川沙真是人杰地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辉煌的历程

去川沙,一定要看一看川沙营造馆和上川铁路川沙站旧址。

川沙营造馆中讲述了“一把泥刀走天下”的浦东川沙人奋斗历程和成就。特别是川沙人杨斯盛,13岁起到上海滩闯荡,勤奋刻苦,不仅掌握了海派营造技术,还能和外商讲流利的英语,光绪年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并且在与德、意等外商的竞争中中标成功,承建了工艺难度要求极高的外滩江海关北楼(上海海关大楼的前身),一举成名,最终成为“浦东帮”建筑业的领袖,近代建筑营造业的一代宗师。

在川沙站铁路旧址,我们了解到:早在1921年,由黄炎培等人集资筹建上川交通公司,铺设了从庆宁寺到川沙的上海第一条商办轻轨铁路,总长35.35公里,解决了川沙县城往返上海市区主要依赖水道、交通不便的困境。由此可以想象川沙人的魄力和务实。

有远见的川沙先辈,有了经济实力,大兴办学,从小学到中学,其中浦东中学的兴办就是杨斯盛倾囊而出,聘请到黄炎培先生为校长。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范文澜、闻一多、潘序伦等都是校友。甚至举办水木工子弟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培养专门工匠技能,普惠民众。据统计:1935年,川沙3万多户人家中有1.5万人在上海从事泥水工和木工。上海浦东的营造业为上海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建筑:外滩中的中国银行大楼、汇中饭店(和平饭店)、沪光大戏院、美琪电影院、龙华飞机场等等,使浦东川沙成为建筑行业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从建县到1993年撤县并入浦东,川沙人写就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展现出川沙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和活力。

1983年,川沙的财政收入为上海郊县之首,1985年仅次于江苏无锡县而名列全国县级收入第二位。

从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上海通”查看:1986年到1992年,是川沙县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6倍。国民收入增加2.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存完美的古今街巷

川沙城是一座四方四正的古城,在明嘉庆年间1557年开始兴建,并建有4个城门:东门镇海、西门太平、南门迎瑞、北门拱极,护城河和浦东运河萦绕四周,被称为“水上城堡”。至今都保留了完整的护城河;城东南还保留着抗击倭寇时所建的部分古城墙,

特别喜欢那种典型江南传统的街市风貌,古朴精巧,小石子铺就的狭窄巷道,绵绵长长,弯弯曲曲,四通八达,难能可贵的是,它还保留着不同发展阶段遗留的城市街景:

因为当地建筑业发达,设计新颖,中西合璧,至今都非常耐看的民国风味的老房子;在中市街、南市街的牌楼附近,还保留着1956年印记的稻香食品商店、旧门面原汁原味留存着的国营工农饭店,至今依然迎接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初仿照黄鹤楼建造的鹤鸣楼,楼牌由赵朴初老先生题写,古色古香,气势非凡,也是当初川沙经济富足的反映。

古镇聚集有城隍庙、关帝庙、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天主教堂,孔子庙等等。重新修复的城隍庙和财神庙,金碧辉煌。

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足见其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百多年来各个时期的城市记忆被留存,可见其安静恬淡、安居乐业的民众性格。

从川沙回来一段时间了,但我的思绪却一直没有离开川沙,黄炎培先生题写的那幅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就像是对当今我们的谆谆嘱托。

作者简介

王凡,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和经济监督工作,正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近年来为身边文化氛围所熏陶和感染。生发出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水墨,陶冶情操。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