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郊区的一处墓园里,有一块特殊的墓碑,上面写着“真理真情”四个字,下面则写着“慈母金英之墓”。这里其实是姚文元和妻子的合葬之处,但墓碑上却没有姚文元的名字,而这和他的历史问题有关,今天就跟大家来说说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当当的人物,到底他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文元是“四人帮”的主要成员之一,当年,他用一篇《海瑞罢官》拉开了特殊时期的序幕,让新中国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他也因此身居高位。本以为自己会从此走上权力的巅峰,却不想最终还是徒劳一场。在权力的诱惑之下,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情,导致了政权的动荡,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1931年,姚文元出生于浙江诸暨,他的父母都是文化人,从小就给予了他最好的教育,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姚文元也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学子。他对文学格外痴迷,除了吃饭睡觉每天就是抱着书本,大家都十分佩服他的好学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毕业后,姚文元从事了几年宣传工作,于1948年加入了党组织,建国后,他先后在上海市卢湾区团工委、区委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等部门任职。虽然他的外表并不出众,但文学涵养极高,浑身散发的文学气息让不少人都极为欣赏,金英也是在那个时候注意到了姚文元,两人就此成就了一段姻缘。

姚文元的仕途本来不温不火,直到1955年,他的才华得到了张春桥的青睐,多次对他进行了提拔。姚文元十分感激,从此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此后唯张春桥马首是瞻。时间来到1965年,国内政坛风云涌动,张春桥授意姚文元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之后的动荡制造了强有力的舆论,姚文元也因此步步高升,成为文革小组的成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姚文元参与策划了“一月风暴”,让上海顿时陷入了混乱的漩涡,不少的干部都因此遭遇了迫害,而姚文元则进驻上海市委,成为了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1969年,姚文元当选为中央委员,之后还接替了陈伯达的职位。1971年,刚到不惑之年的姚文元又担任了上海市委书记一职,几乎把控住了整个上海的大权。

不仅如此,但他还在中央和江、张、王等人一起勾结成了“四人帮”,在国内开启了一场惨烈的政治风暴。四人帮恶行累累,为了把控政权,他们制造了无数的冤案,将许多劳苦功高的老同志纷纷拉下马,他们这样的行为不仅导致了政权动荡,更让国家的经济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正当四人帮企图全面控制政权的时刻,华国锋同志联合中央多位元老级人物,将这几人进行了隔离审查,从而粉碎了他们的夺权阴谋。很快,姚文元被开除了党籍,1981年时还被判处了二十年的有期徒刑,当时他已经50岁,虽心有悔意但为时已晚。1996年,姚文元终于走出了监狱,但以往的待遇彻底消失,在这个充满和谐美好的新时代,他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公民。

晚年的时候,姚文元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重新加入共产党,另一个则是想要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但都遭到了组织的拒绝。毕竟他犯了那么多的错误,得罪了那么多的人,已经没人愿意为他说话,党组织也不愿意再接收他。

后来,姚文元虽然写了很多的回忆录,但大多都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而他所经历的也是如何迫害他人和篡夺政权,这样的黑历史只会让更多的人回忆起痛苦的过往,对于社会而言没有任何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文元虽然犯下了大错,但中央还是对他十分宽容,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让他的晚年过得还算安稳。2005年底,姚文元因病去世,最终和妻子合葬在上海。在他的墓碑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只留下了“真情真理”这四个字,一生功过也随之消散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