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上工申贝(SH600843)近日宣布计划跨行业、跨境收购美国ICON公司的破产资产,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上交所对该收购案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风险性进行了问询,而这背后确实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挑战和潜在风险。

首先,跨境、跨行业并购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虽然上工申贝的主营业务是缝制设备及制造设备,而ICON公司从事的是飞机制造,但两者并非毫无关联。上工申贝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工艺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ICON公司在碳纤维加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数据,能够提供设计、开发、生产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这次收购,上工申贝可以将自身的技术与ICON的工程数据和生产能力相结合,拓展到碳纤维结构件加工领域,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整合和管理的难度会降低。ICON公司的总装位于美国,生产基地在墨西哥,这使得并购后的控制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在不同的法律和商业环境中有效协调和管理这些资产,将是上工申贝面临的一大难题。

其次,ICON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产品线单一,仅有一款ICON A5飞机在售。产品单一和经营不善是其陷入破产重整的重要原因。上工申贝如何在跨越大洋的情况下帮助ICON公司扭转颓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航空制造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涉及到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即使上工申贝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航空制造领域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远非其所擅长的领域。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改善ICON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上工申贝的财务状况是否支持此次收购也值得关注。根据财报,上工申贝去年归母净利润为9074万元,同比增长24.03%,但扣非净利润亏损6349万元。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问题。而此次交易对价为1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这对上工申贝的财务状况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完成这笔收购,并在收购后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整合和发展,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尽管上工申贝表示,ICON公司在碳纤维加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数据,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双方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这种技术优势能否顺利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上工申贝是否具备足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储备进入这一全新领域,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工申贝此次收购ICON公司资产,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多元化,但其中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而易见。跨行业、跨境并购涉及复杂的整合和管理问题,ICON公司的单一产品线和经营不善情况也为此次并购增加了更多的变数。上工申贝需谨慎评估并购带来的各类风险,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否则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和运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