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朝鲜的主要盟友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苏联。中国出动了百万军队直接赴朝参战,而苏联则为中国军队提供了60个步兵师(其中30个师的装备战后才到货)的苏式武器,并秘密派遣空军入朝,借助优势的米格15战机痛击美军,并为中国陆军提供了一定的空中掩护。事实上中美军队当年差距最大的,恰恰就是空中力量,美国空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苏联的战机和飞行员无异于雪中送炭。如果当年苏联空军没有出战的话,中国还会派遣志愿军入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是肯定的:必须打。1950年抗美援朝的前期决策过程有波折,争论最多的就是中美两军悬殊的装备差距。中国建国才1年时间,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美国当时则是世界霸主,军工水平尤其突出。和美国开战,能否达成战略目标是没有底的,尤其是在入朝前进行实力对比的时候。所以决定派志愿军参战之前,中苏之间有过长达数个月的沟通,核心就是如果中国出兵朝鲜,能得到苏联方面怎样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在1950年7月向中方表示,苏联可以提供中国军队的武器供应,使得中美陆军至少没有明显的武器代差,弥补双方装备上的差距。中国代表进一步提出,苏联应当直接派空军赴朝作战,使中国军队不至于一开战就完全失去制空权,导致陆军的巨大损失。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最初的态度是“尽量解决”。从斯大林的表态来看,虽然算是正面回复,但其顾虑还是很大的,担心暴露苏联参战的事实,使美苏矛盾更加尖锐,导致战争扩大化。苏联此时既想争夺东亚霸权,又不想自身蒙受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苏联此种回复,中国国内也是有战与不战两种声音,认为至少应当在苏联确定提供空中火力的情况下,才可以和硬件条件突出的美军较量。然而就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苏联高层却突然改了口风,称向朝鲜境内派空军“存在困难”,这显然也是受到战场局势变化的影响。斯大林表示当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一侧时,苏联才确定可以派出空军支援。苏联明显的态度变化,显然令中国的出兵前景更加不被看好。但是中央此时当即做了一个明确的决定:不论苏联空军是否参战,中国必须派兵入朝。就这样,志愿军在没有得到苏联明确承诺的情况下,勇敢的奔赴朝鲜前线。1950年前两批过江的志愿军部队,共计38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1月,志愿军入朝首战告捷,苏联高层也最终改变态度,派出了13个航空兵师帮助中国防卫领空,并且在第二年年初派两个航空兵师越过了鸭绿江,来到朝鲜一侧与美军直接进行空战,后续又提供给中国空军米格战机,并为我国训练飞行员参战。整个战争中苏联共有超过120名空军官兵战死,损失战机超过35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