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此前通知,5月17日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今日(5月22日)起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上市后,个人投资者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行情数据显示,24特国01(代码:019742)在开市1分钟内涨幅达到13.1%,触发临时停牌。成交额超1000万元。

根据发行安排,该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由56家金融机构承销团进行竞争性招标后,确定为2.57%。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据媒体报道,在仅有的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5月20日,参与此次国债销售的银行销售情况较为火爆,有银行几个亿额度半个小时内基本售罄。

其他期限品种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陆续发行,周期持续至11月。下一次发行时间为5月24日,为20年期品种首发。

对于有意愿投资,但未能买到本次记账式国债的投资者,除了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市场上是否存在“平替”产品呢?

有观点认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必执着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通过银行债券柜台,购买期限和收益率符合自己需求的国债。

此外,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打理资金,如债券基金、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基金等。从交易高效的角度出发,还可以考虑债券ETF。

比如今年3月28日正式上市的国债30ETF(交易代码:511130),为市场上首只跟踪沪30年国债指数的ETF,或成为投资者又一优质资产配置工具。

资料显示,国债30ETF紧密追踪沪30年国债指数(950175),是超长债市场上较为稀缺的品种。该产品具有进攻性强、工具性佳、投资价值优、流动性好的特点。据Wind数据,截至5月21日,该产品上市34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达11.11亿元,有利于投资者在合理价位购入。

另一方面,按照部分证券公司公布的交易规则,记账式国债通过A股证券账户交易时,最小交易单位为10万元面值,也就是一千张。相较之下,个人投资者在购买国债30ETF时,最小交易单位为100份,约1万元,投资门槛相对更低。

有基金经理表示:“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对应回购等超短端利率可能跟随回落,并引导中短端利率延续下行,短期内利率曲线可能延续趋陡,并在短端利率得到进一步下行后,打开长端和超长端的下行空间,仍可更多关注超长债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