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即我们最熟悉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经历颇丰。1932年他被日本扶持为“满洲国皇帝“,成为日本的傀儡。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在沈阳被苏联人俘虏,并带回到苏联生活了5年。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送回国,被定性为战争罪犯的他接受了长达10年的劳动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12月4日,溥仪出狱,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这却是他新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个身份。溥仪在自传中曾经说过,他走出牢狱的一瞬间,最感谢的就是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他的骄傲,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他活得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为什么会这样说,难道他在皇宫的日子不舒服吗?难道他在篡国大盗袁世凯的供养下,紫禁城中的生活不安逸吗?难道当日本人扶持他做傀儡皇帝时,他有生命的威胁吗?就算一个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也比牢狱的生活强上百倍,溥仪之所以能这样说确实是因为他的前半生过的太辛苦,太疲惫,太不由自主。溥仪说:“我在前半生中,每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一群人围着,伺候着,监视着,因此我连叠被都不会,连拔草也拔不好,连西红柿是长在地里、还是长在树上都不知道,连逛逛马路都不可能,实际上我是住在故宫、张园(天津)和长春(伪宫)里的第一号囚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做为中国公民后,可以享受到自由带来的快乐,平等带来的幸福。他可以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会忌惮会有任何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资,可以用这些钱看电影,看话剧,也可以在家中安静的读书。溥仪在狱中,吃的是粗粮淡饭,没想到的是他患有多少年的胃病慢慢的转好了,这让他的胃口大增。胃口好了,睡眠质量也好,吃饱了,一躺下就睡,这才是溥仪真正想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说,他在入狱之前,不懂得的是什么叫羞耻。他知道的是君臣父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这并不能全怪他,晚清毕竟也是封建王朝,他所学到的都是上一辈给的,慈禧选择他,也是因为他最年幼,好摆布,而接受改造后的溥仪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懂得了什么叫做真善美,什么叫做高尚人格,懂得了如何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也就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溥仪是废物,其实不然,他的前辈生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从慈禧到袁世凯,从张勋到冯玉祥,最后到日本人,他们都是在利用溥仪的身份完成自己的企图。而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这样一个身份复杂的战争罪犯,国家没有放弃他,而是让他与其他战犯一样,接受改造的机会。毛主席在1959核实了溥仪的改造过程和狱中表现,确实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给了他自由,新中国没放弃他,毛主席没有放弃他,这是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所赋予他的自由,他怎能不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大家是否就能够理解,溥仪在自传中说的这句话:“所有这一切,怎么能不使我感到新生活的无限光明和幸福呢?从年龄说,我今年是已五十九岁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还刚刚开始。”(1964年溥仪书于北京)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溥仪改造全记录》《溥仪手稿》(其中溥仪手稿已未见中文原告,首发于《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