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为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科创平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聚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5月21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围绕科创平台建设开展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科创平台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重要组织。推动科创平台发展,不仅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提高创新引领“实效”、带动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工程。

立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青岛不断优化科创平台布局,截至去年底建设了347家各级重点实验室、1000余家各级技术创新中心和百余家各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做优做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市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延长城市发展“长板”

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必然带有它科创特色的烙印。此次调研便围绕海洋备、深空探测、仪器仪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走访了多个科创平台。

这些科创平台是各自领域里的“领头羊”,对各自产业赛道的发展有“一马当先”的引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例如,山东省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海洋资料浮标、海洋自动化观测台站、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备等方面深耕,搭建起了我国海洋仪器装备研发、测试、生产和应用的综合平台;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30余款型号离子色谱仪设备以及百余款耗材产品,可应用于127个领域,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还出口至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

持续引领的实力来自不断突破的技术。锚定产业重大需求,这些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走向世界前沿。

“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规划建成总体技术水平和研究支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使我国的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青岛中科国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则开展分布式能源发电、油气管线压缩驱动、海上油气平台发电和舰船驱动用30MW级燃气轮机的设计研发、整机装配、试验试车、整机销售、运维及技术服务。

以颠覆性技术催生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点。这些平台以新技术为支撑,推动未来产业在青岛“照进现实”。

围绕空天技术这一未来产业,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围绕深空着陆总体技术与仿真验证、信息处理与自主导航、精确制导与智能控制等方向开展交叉研究,带动深空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空天信息等产业发展;无独有偶,青岛空天动力结构安全研究所正开展空天动力服役结构安全领域基础技术研究,助力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自主研制与创新发展。

还有带有绿色低碳发展特点的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能源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工作。

整体来看,科创平台肩负着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引领等方面有“硬核实力”,与青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未来产业落地的发展需求也十分契合,不仅代表着城市科技创新的底气,也引领着产业创新的未来。

02

激发“第一动力”的“催化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集聚知识、信息、技术、人才、政策、资金等创新要素为一体的科创平台就是激发这个第一动力的“催化剂”。

整体来看,科创平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等载体。高能级科创平台既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创新成果产出的集中营,也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转换器”。

建设科创平台有利于加强基础研究,攻关核心技术。依托科创平台的建设,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在2022年突破2000亿元。全球领先的科创平台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建设科创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科创平台可以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能力形成合力,立足产业链条整合资源,增强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青岛强化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海洋科技、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打造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仲华”热物理实验装置展厅。

截至去年底,青岛累计建设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6家省重点实验室和279家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5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备案68家省级和8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应用型科创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在科创平台的支撑下,青岛聚焦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加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海信突破高像素密度8K光学引擎照明与成像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产品;山东能源研究院在全球首次实现铁系梳枝丁戊橡胶材料规模化生产,攻克了高性能轮胎制造技术瓶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突破颠覆性技术,使波浪能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化意义上的突破……

不断拓展科研“边界”,青岛让各类创新要素在科创平台上高效流动、深度融通,塑造了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增添了核心支撑力。

03

科创平台迈向“高能级”

当前,科技创新集聚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趋势愈发显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愈发呼唤科创平台的支撑力。近年来,多地加强政策引导,加码资金支持,推动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向“高能级”迈进。

浙江出台政策,明确5年内省级财政投入不低于5亿元;江苏制定方案,加快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

面向未来,青岛还要加快完善支持科创平台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以高能级科创平台引领高水平创新发展;要完善平台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实验室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共享协作;要完善成果跟踪对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成果顺畅转化落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机制,吸引集聚更多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年初的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市科技局也明确,今年要开展重大创新平台赋能行动,让各创新平台聚集资源和能量,激发创新“裂变”。

要加强“向上对接”,完善保障措施,打造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标准打造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组建新能源科创投资基金,支持更多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要构建基础科研体系。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创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30家以上,推动市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0家以上。

要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作用,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出台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供给。

要建强研发机构队伍。争取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90家以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70家以上;对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等引进研发机构,验收评估时突出结果导向,注重转化实效。

科创平台不仅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也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引擎”。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级,青岛聚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找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