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得知陈毅去世,在追悼会举行的前一个小时,毛主席突然决定说:“我也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工作人员拿来了一条宽宽的黑纱戴在了毛主席的大衣袖子上,秘书扶着毛主席,缓缓地朝着礼堂走去,毛主席脚步沉重,行走十分缓慢,他站在中间第一排的位置,正对着陈毅同志的遗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毅追悼会

“张茜来了没有?”毛主席问。

由于疾病的折磨和失去丈夫的悲痛,往日风采照人的张茜此时面容憔悴,神色疲倦,张茜当时时任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某部领导,她穿了一套国防绿冬罩衣,虽然略显肥大,但是一点不失庄重和朴素。

当张玉凤把张茜带到礼堂西侧的首长休息室的时候,周恩来和朱德等人都在毛主席的周围就座。看到毛主席,张茜马上就哽咽了,毛主席也赶紧起身握住张茜的手。张茜说:“主席您怎么来了?”

看到张茜满脸泪痕,毛主席也难过地流下热泪,并嘱咐她让她坐在旁边。张茜含泪说道:“主席啊,陈毅病危的时候,还想到了您的寿辰,12月26日那天,他已经进食很困难了,但是还是吃了一点长寿面。”

毛主席缓缓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是个好同志。”张茜哽咽地说:“陈毅不懂事,过去还反对过毛主席。”毛主席微微摇头打断张茜的话:“不能这么说,他是个好人,不能全怪他。”毛主席看了看周围的人问道:“孩子们来了吗?把他们叫进来,我替陈毅安排几句。”

张茜赶紧让工作人员把孩子们叫进来,不一会,陈毅的四个孩子都走进来了,毛主席对孩子们叮嘱了很多很多,让孩子们一定要记住陈毅同志的丰功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毅和张茜旧照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5岁的时就读于成都的甲种工业学院(现在的成都工业学院),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年,陈毅曾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陈毅回到四川家乡,通过和毛泽东的好友蔡和森通信后,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陈毅率部参加湘南起义,后任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等职。

1929年,毛泽东第二次失去兵权的时候,就是陈毅来代替毛泽东的职位的,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前委在龙岩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由于对建军等问题的分歧,致使这次会议在许多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最后导致毛泽东的红四军前委书记落选,陈毅当选为新的书记,加上当时毛泽东突然生病,真是祸不单行。但毛泽东在病中仍然关心红四军,必要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博古等人不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青年陈毅

不久,在博古的领导下,红四军决定出师广东,毛泽东对红四军的前途十分担忧。红四军出师广东一个星期后,在广东的梅县遭遇大败,一下损兵折将一千多人,成为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的最大损失。

朱德马上和由上海赶回来的陈毅商定,决定撤回闽西,陈毅告诉朱德,应该让毛泽东同志马上复职,因为“毛泽东打仗很厉害”。不久,由陈毅起草的关于恢复毛泽东职位的“九月来信”,在信中周恩来等人都强烈要求恢复毛泽东的职位。

但是赣南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再一次病倒了,他带着贺子珍到了东华山休养,之后,红军攻打赣州一月有余,久攻不克,损兵折将,不得不于3月7日撤走,当时周恩来火速派项英去东华山,请毛泽东下山商量大事,毛泽东看到项英急匆匆赶来就知道出事了,不顾自己身体马上去和周恩来会面。

但是博古等人还是想方设法排挤毛泽东,并再一次罢免了毛泽东的职位,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马上对苏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疯狂进攻。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陈毅作为江西军区总指挥,负责指挥招携、永丰一带的战斗,不料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身负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博古等人指挥红军在广昌历时17天,最后由于他们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伤亡5500多人,毛泽东得知后为牺牲的红军战士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1934年10月,红军打算离开瑞金的时候,周恩来得知陈毅同志身负重伤,或许无法转移,马上和毛泽东商量。毛泽东认为陈毅同志是个英勇的战士,绝对不能丢下。在周恩来的决定下,让陈毅马上回来做手术。

由于当时的路途遥远,再加上国民党的步步紧逼,陈毅回来的时候红军已经开始出发。出发当天,正在和战友们告别的周恩来突然收到消息说,陈毅同志刚刚回来。但是警卫员报告:“医护人员的装备已经装箱准备出发了。”周恩来掷地有声:“拆箱!马上为陈毅同志做手术。”

就这样,在匆匆忙忙的一天,医生在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手术室里为陈毅同志开了刀。做手术前,周恩来专门去看望了陈毅,握着陈毅的手告诉他,一定要坚强,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留下来打游击,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等到陈毅从昏迷中醒来,大部分红军已经出发,只有瞿秋白等人在遥遥而望,陈毅记着周恩来和毛泽东的话,留下来的他依然和敌人在死拼硬打,直到遵义会议之后,才改为了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粟裕和陈毅

在长征那几年,尽管陈毅没有参加长征,但他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敌人数十万大军层层包围下,陈毅带领战士昼伏夜出,三年的游击战争中,他们常常是风餐露宿,多次濒临死亡。这三年,对于陈毅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意义重大。他为中国革命战争保存了战斗骨干,为革命根据地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此后,陈毅一路披荆斩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陈毅更是创造了无数的传奇,最著名的莫过于黄桥战役和孟良崮战役,当然对于陈毅来说,他也不会忘记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仗,上海战役。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得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华野军中、东两路突击大军在粟裕的指挥下迅速向安徽等地冲过去,以包围和全歼南京的溃逃之敌,5月初,浙江和江苏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直逼上海,兵临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华北四野和中原二野也已经占领了武汉,彻底切断了汤恩伯和白崇禧的联系。但在陈毅面前,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上海不同其他城市,上海是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如何顺利解放而不破坏呢。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从上海偷运走了大量黄金逃之夭夭,但上海仍然是一派繁荣的景象,陈毅把解放上海比喻成在瓷器店抓老鼠,既要抓住老鼠,也要保证不打碎瓷器。

汤恩伯20万大军蠢蠢欲动又不知道陈毅在研究什么,人心惶惶,陈毅和粟裕商量,为了不破坏苏州河以北的高楼大厦,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解放军尽量不用炮弹和手榴弹,而是用轻武器,把敌人带到外围歼灭。

这场战斗前前后后十五天,汤恩伯知道打不过陈毅,偷偷率5万人乘军舰撤逃,让副司令刘昌义指挥,刘昌义知道汤恩伯的卑鄙做法,而且他“识时务”,随后向解放军缴械投降,其余15.3万人全部阵亡。至此上海顺利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9月,陈毅奉命北上,到首都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前的首届新政协会议,在会上全票当选为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兼任了军委常务委员一职。1949年12月31号,陈毅收到毛主席亲笔签发的职务任命书,正式成为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市长。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在原定的13位元帅中并没有陈毅,这是因为陈毅属于转业人员,按照毛主席的意见,从军队转到政治岗位的不参与评选,因为当时陈毅担任了上海市的市长,而且也是国务院副总理,实际上已经完全转业。

但周恩来认为,按照评选元帅的标准,陈毅不论是战绩还是威望,还是对新中国作出的贡献都是首屈一指的,完全符合元帅的标准。对此周恩来特地询问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说苏联的布尔加宁在地方工作时,也有元帅军衔,只是平时不穿军服,到必要时再穿。

毛主席听完周恩来的意见后,同意了这件事,最后陈毅被评为了开国元帅,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从1958年2月起,陈毅还兼任外交部部长,可谓功勋卓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毅

1965年9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就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现在的国际环境,陈毅给了记者充分的提问时间。

在将近4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陈毅一直是谈笑风生,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突然陈毅元帅脸色突变,在回答一个记者的提问时勃然大怒,他摘掉墨镜,狠狠地甩在了桌子上。

原来,就在记者和陈毅元帅交谈得非常融洽的时候,香港的一个记者提问说,中国政府怎么看待美国利用香港作为侵越战争的据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主权问题,陈毅听到这个问题神情顿时严肃起来。

他说,中国不只看到一个台湾问题,一个香港问题,还有美国的全球战略。陈毅元帅的发言让全场安静,静到只能听到翻译员的翻译声。陈毅元帅说:“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愿意做出一切必要的牺牲,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不存在任何幻想,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来保卫自己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

陈毅元帅的发言可谓是掷地有声,声若洪钟,在场的记者都一个个惊呆了,陈毅说,我们等待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了,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幸运可以看到,但是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地打下去,不要以为我是个好战分子,那是因为美帝国主义欺人太甚。

实际上,陈毅在举行记者招待会前,陈毅就和毛主席以及周恩来交换过意见,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一切外来侵略。

其实,这只是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的一处掠影,陈毅元帅多次在记者会上,表达过中国人民的意志。面对外国侵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是不被一切困难打倒,不被一切挑衅压倒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共和国领导人,他们面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正是中国人民的态度,我们用多少战士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捍卫自己的家园。在外交部长的岗位上,陈毅元帅一直兢兢业业,可以说干得相当出色,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和周恩来在外视察

1972年1月10日上午,在中南海的卧室,身穿淡黄色睡衣的毛主席在一张堆满书本的床上辗转不安,他面容憔悴,胡须很长。下午3点,陈毅的追悼会就要在八宝山的革命公墓举行了,两天前,毛主席还特地看了陈毅的悼词。

陈毅同志的悼词不足600字,但简历却占了一半,陈毅跟随毛主席戎马一生,即使简历上不写,毛主席也可以细细数来,这段简单的介绍让毛主席的心情顿时复杂起来。

这天,按照惯例,午饭后毛主席是要休息一会的,但是他怎么也睡不着,再过一会,3点就要到了,突然,毛主席对着张玉凤说:“现在几点了?”张玉凤轻声说道:“主席,现在一点半了。”

“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刚说完,毛泽东就朝着门口走去,张玉凤不知道毛主席为何突然要去参加追悼会,拿着衣服在后面追,并给西花厅打去了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晚年毛主席

周总理得知病重的毛主席要去参加陈毅追悼会,马上联系那边,把追悼会的规格提升,毛主席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薄毛裤,吴旭君赶紧又拿了一个大衣追出去。

来到追悼会上,毛主席在休息室点名问张茜和孩子们,张茜看到毛主席来了,激动地搀扶着主席,哽咽地说:“主席,您怎么来了?”毛主席说:“我来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陈毅不懂事,过去还反对过毛主席。”“不能这么说,他是个好人,不能全怪他。”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不好,走路需要工作人员搀扶着,他说:“孩子们呢?把孩子们叫进来,我来替陈毅安排几句。”张茜赶紧让孩子们进来。毛主席看到陈毅的孩子们,十分欣慰。嘱咐说:“你们的爸爸是个好同志,他为新中国立了大功劳,你们还年轻,不懂事也正常,再过二十年,得翻几个跟头才能懂事,要努力奋斗。”

毛主席说完,孩子们都感动地点点头,张茜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听主席的话,以后做一个像陈毅一样的好战士。随后张茜含泪说:“陈毅26岁第一次见到您,就是因为您带着他,才有了我们的一家……您身体不好,您坐坐就回去吧。”

毛主席听到张茜的话感动不已,他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你们给我的袖子上绑个黑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

在追悼会上,周恩来站在台上读着悼词,仅仅600余字的悼词,周恩来几度哽咽,甚至读不下去。毛主席看着陈毅同志的遗像,默默地进行了三鞠躬,孩子们看到这一幕,都突然大哭起来。

或许他们的耳边一直回响着毛主席对他们的嘱咐:“你们的爸爸陈毅,是个好同志,你们要向爸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