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授权转自:湾妈看世界(ID:greatbaymom)

Anna孩子在某国际学校就读,上周突然给我说:孩子休学了。

不想孩子被刷题摧残,高中时Anna就把孩子送进中上水平的国际学校。

结果没想到,花了几百万,竟找了个衡水版国际学校,孩子上了一学期,就吵着要回家,甚至以跳楼相要挟。

逃离国际学校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为什么当初满怀信心送孩子进了国际学校,如今却在纷纷逃离?

到底是国际学校变了,还是家长和孩子变了?

下文中三位妈妈的经历也许就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版衡水中学

和Anna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Sunny。

奔着素质教育、个性发展的目的,Sunny将孩子送进了某数一数二的国际学校。

然而进去了才发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表面上这所学校生源不断,学位紧缺,头戴国际化的皇冠,实际上就是个国际版衡水中学。

学校在招生时就掐尖,通过各种手段招揽到实力强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unny孩子原本是中上等水平,进了这所学校只算是达到“说得过去”的水平。

后来Sunny听说,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脱产一年备考,只是为了进这所学校。

学校是AP体系,Sunny觉得AP考个四五门就不错了,但是身边的孩子各个都是八九门,十一二门的都有。

学校的考试也是无处不在,课后作业、随堂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一大堆。

可怕的是学校是鼓励超前学的。

校内学生几乎都会校外补课,因为害怕挂科,学校规定挂科后就要留级!

Sunny孩子放学后马不停蹄赶往英语补习班,因为上学期,游泳课只得了一个C,每天中午还得去游泳馆,还有各类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被推着走。

“我以为进了国际学校就不卷了。现实是应试教育下的刷题、考试变成了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夏校、科研申请等流程化操作。迎合升学率,学校打着国际化的招牌,行的是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套。”

孩子自从进入这所国际学校后就没见过00点前睡觉。

有次晚上孩子边写边哭,第二天红肿着眼睛继续去了学校。

外教流失,

全人教育成为过去式

Debby在孩子小学时就发现,体制内路线不适合自家。

“我家爸爸是生物学家,孩子耳濡目染下,喜欢上了观鸟,我们每年都会带他去看迁徙。知道国内应试教育满足不了孩子需求,我们果断进了某所国际学校。”

Debby选校完全考虑到的是孩子兴趣方向。

她带孩子面试时了解到,该国际学校就有一位老师美国某名校毕业,是生物学专业出身,也研究过候鸟。

Debby当时就拍板决定选择该学校。

招生老师也说学校外教也多,师资都是有保障的,硬件设施完备,社团活动也多,完全能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exels

一开始忙着孩子的入学事情,没去找这位老师,结果不到一个月,那位外教辞职了。

“后来校内家长告诉我,学校外教去年都走好几个了,大部分是资质原因,还有一些是薪酬没到位,总之有点乱。”Debby说。

后来学校又来了几位东南亚的外教,其中外教号称做过相关研究,也许能帮助孩子,Debby带着孩子去拜访,结果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实操过。

不想浇灭孩子心中对候鸟研究的兴趣,Debby四处打听,才在某研究机构找到一位环境监测的老师,通过这位老师又联系到了美国一位做过好多年候鸟迁徙研究的教授。

三年疫情,国际学校的师资极为不稳定,当越来越多的外教流失,所谓的全人教育,成为了空谈。

Debby说:“ 不少家长进入国际学校就是冲着外教来的,没有外教的漂亮教学楼,一群中国学生和中国老师,还算是国际教育吗?外教能够带来多元化思维方式,没有外教的国际学校是没有灵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值观的碰撞

Winne是体制内人员,高中时她孩子听到闺蜜去了某国际学校,回家后就闹着要去。

她也想孩子能去国际学校开阔下视野,可想到一年几十万的学费,心里只发怵。

为了满足孩子,只得选择在能支付范围的国际学校。

“ 国际学校是个大熔炉,家长开始就得跟孩子一起想明白为何要进来。现在想来,我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是害了她。”

Winne孩子成绩还不错,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一进学校就结实了不少同学。

Winne一开始还挺自豪欣慰,毕竟孩子不会受欺负或者被孤立了。

然而还是高兴得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刚进学校两个月就染了一头蓝发,模仿起了明星妆,有时候周末也不回家,跟着同学去参加线下cosplay。

身高170、体重110斤的她硬说自己太胖了,看着别人肚脐装,她开始了减肥餐,有次中午因为低血糖,差点在座位上晕倒了。

某天饭桌上Winne给孩子说:“ 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减肥,而且...”

话音还没落,孩子把碗直接摔在桌上,怒吼道:“都怪你,把我生在这么个穷家庭,要是像我同学家里那么有钱,早去医美了。你知道吗,就是因为你穷,他们都不跟我玩了。”

Winne一时没反应过来,之前那么开朗自信的孩子去哪了?

国际学校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后来听说校内有位女生被霸凌,跳楼后住进了医院,Winne不顾孩子反对,找到班主任,给孩子办了休学,打算复读重新选个学校。

大部分能去国际学校就读的孩子家里基本上是不差钱的,像Winne这样普通家庭,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后就可能出现攀比心理,再加上青春期三观还未建立,很容易走入歧途。

某些国际学校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有些孩子进国际学校单纯是为了高中轻松渡过,有些是考不上好高中,进国际学校保证有学上,还有的是奔着名校去的......

国际学校的开放性就注定了其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逃离国际学校成为一种现象,说明家长开始变得理性了。

如今的国际学校,急速式扩张模式已告一段落,发展态势不断放缓。

拐点期的国际学校,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在憋气,为优胜劣汰做准备。

从粗放式进入精细化阶段,考验国际学校实力,也需要定力。

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长期主义,稳守教育理念和文化积淀,为学生的人生路做好铺垫,进而撬动名校,还是时刻考虑生意经,始终数据导向?

这是每个国际学校面临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耕细作期间,也考验家长的信心和认知。

一所国际学校,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三观正,拥有国际视野。

现阶段所有的举动,都是在为他们的漫长人生铺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生命的底色。

择校急不得,只能慢慢来,能匹配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才是最好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湾妈看世界”,大湾区最优质的教育号,精英家长都在这里。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