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就是这样,不能回头”,离开家乡上战场前他过家门而不入,当过赤卫队员,也当过担架员,还当过炊事员,他就是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1年的李开文。李开文是谁?为什么一腔热血奔向战场,后来他却成了炊事员?长征路上雨雪交加难以生火做饭,他又如何保证“火种”不灭?为主席做饭十一年,曾被组织安排当厂长和县长,李开文为何都一一拒绝了?回家乡做底层工作,他却依然能当选劳动模范,去京领奖还受主席接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主席炊事员”李开文的传奇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文1897年出生于金寨县槐树湾乡,金寨县位于大别山深处,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将军县”,据悉在这里曾走出了几十位开国将军,因此金寨县也被很多人称为“红色土地”。而在这里长大的李开文,也毫不意外加入了“红色队伍”,成为了一名赤卫队员,经常会帮红军提供物资或者情报。因为从小家里生活条件一直比较差,所以读了几年私塾后,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赚钱贴补家用,虽然文化水平很低,但李开文也知道红军是帮人民谋生路的队伍。

在1929年,李开文家乡爆发起义,他就正式加入红军,担任起了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班长。可能也是跟从小就种地干活、去烧窑的作坊做苦力有关,李开文的个头虽然并不是很高,但干惯了重力活的他却也因此练就了一把好力气,对李开文来说,挑着担子走上百里路根本就不是问题。1932年,老蒋对大别山地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当战火蔓延到金寨县之后,我们的红军队伍一边顽强抵抗,一边开始组织战略性撤离。而当时已经35岁的李开文,也是毫不犹豫和红军一起转移,后来还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巧合,据说在李开文跟着队伍转移的过程中,队伍刚好经过了他的家门口,当时李开文已经娶妻生子,大儿子八岁,妻子又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但从家门口经过的李开文却选择了“过家门而不入”。晚年时李开文曾回忆说,当时怎么可能不想家,但敌人就在后面紧紧跟着,很多战友都是在撤退的路上就牺牲了,自己已经算命大了,而且革命就是这样不能回头。

作为担架队的队长,李开文和一些队友虽然都没怎么摸过枪,但他们也是时刻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因为一旦有士兵在冲锋陷阵时受伤,李开文就需要带着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前行,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受伤的战友给抬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经常会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是时时刻刻都在跟死神赛跑。不仅如此,当我们的红军队伍为了甩开敌人,要丢掉一些不必要的物资轻装上阵时,李开文和其他担架队员却不能丢掉担架,因为他们要抬着伤员,即便是空担架也得一直带着,毕竟谁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一路“负重前行”的撤离,部队离开了大别山根据地,走到了川北,三千多里路,大路被敌人封锁,红军战士就在小路间穿梭。因为小路很少会有人走,所以一路走下来,不少战士的草鞋就都磨破了,但李开文就这样和部队一起,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封锁到了汉中。可没想到的是,刚到了汉中附近李开文所在的小队就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了,一时间数十枚炸弹投下来,还不等李开文反应过来要去躲避,周边就响起了轰鸣声。

毫无防备之下,一颗炸弹在李开文身边落下,他便被溅起的泥土给埋了起来,等战士们把他找到抬下来的时候,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出有一丝血色了。当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牺牲,准备把他和其他牺牲的人放在一起安葬时,有一位战士却意外发现李开文还有微弱的呼吸,这位战士便立刻找到了卫生员,又到炊事班要了一碗小米粥,给李开文喂了下去。就这样李开文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而一路上都在抬伤员的李开文,这一次也成了被抬的那一个。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开文因为这一次受伤导致听力下降,所以便没办法继续做担架员了,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一点疏忽,听力受损自然会有影响。但这并没有影响李开文继续留在红军队伍,由于比较会做菜烧饭,所以组织上便把他安排到了炊事班,做起了炊事员的工作。可能是李开文的年龄在队伍中也算比较大,而且资历也还可以,很多人便喜欢亲切的称他一句“老班长”。就这样,李开文以炊事员的身份,跟着队伍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红军长征,我们知道两万五千里,知道过草地、翻雪山,也知道吃野菜、吃草皮,还知道胜利会师,但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一日三餐如何,或许很多人就了解的不多了。在长征途中,粮食紧缺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为了让士兵少饿肚子,李开文所在的炊事班真的也是竭尽了全力。没有食材,实在不行就杀战马,再不然就挖野菜,或者把皮带剪了煮汤充饥,甚至连挖菜根、刮树皮都没放过。

但有了这些来之不易的“食材”之后,其实还有一个点也是非常麻烦,而这个点可能也是一般人都不太关注的,那就是如何生火的问题。众所周知,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方,环境都是非常的恶劣,能够直接捡了就用的干木柴几乎没有。哪怕不是雨雪交加的天气情况,在过草地的时候,也会因为山里环境湿润,导致很多草都是湿漉漉的很难直接点着。所以为了保证部队在停下扎营的时候,能顺利的一下子把火给生起来,李开文就选择把那些湿透的柴草都塞进了自己的衣服里面,这样就能凭借自己的体温,把点火用的柴草给捂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开文所在的炊事班总能在红军队伍扎营时第一个把灶火生起来,就这样李开文和他一点就着的“火种”,不仅为红军队各个团的炊事班都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很重要的一个“火种”来源。据说,当时有不少人看李开文生火非常快,还询问过他是怎么做到能把柴草一点就着的,但李开文每次都是一笑而过,说可能自己运气好,而且有时候自己也点不着。但有些事情不管怎么隐藏,只要是有心之人就总能发现端倪,慢慢地就有战士注意到李开文的脸色有点太正常,身材有时候看起来也是会显得“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