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Momenta正在逐渐深入硬件领域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2019-2020年,Momenta就一直在默默组建团队,截至目前,现有几十人的团队中包括了模组设计、光学选型、产线工艺等多个最核心的设计版块,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电子版的能力

而在生产上,则采用代工模式,域控方面目前与德赛西威合作较多。

全栈的大趋势下,方案商的硬件案例并不多。

但未来的全栈竞争,又往往是控制模块数量的竞争,谁更优质、谁的数量更多,谁就更有机会赢得优势,Momenta实际从方案商角度给出了一份参考思路。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智能化进展。

以下为正文:

曾经的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Momenta正在兴致勃勃地向域控等硬件领域进军。

这也意味着一部分曾经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转化为竞争对手。

但无论如何,硬件这条路已经走了很久,也只会越走越远。

01硬件持续通关,市场离不开全栈

随着软硬一体趋势逐渐形成,业内已经将硬件能力视为头部智驾公司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彼时,纯算法的商业模式逐渐式微,为了长远发展,对于有实力的方案商来说,考虑将业务扩展到硬件领域是最好的办法。不仅能确保技术栈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更重要的是提高项目的毛利。

在此基础上,Momenta实际一直在默默组建团队。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Momenta不做相机模组,其内部还是拥有一个几十人组成的模组团队,这一点外界少有人知道。

实际上,从2019-2020年开始,Momenta就已经有了硬件团队,但当时人数并不多,截至目前,现有几十人的团队中包括了模组设计、光学选型、产线工艺等多个最核心的设计能力,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电子版的能力,这意味着其在自动驾驶硬件研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和独立性。

但Momenta并没有必要自己亲自下场做,不仅需要耗费重资源,而且性价比也不高。因此,其策略更多是通过代工来完成。

目前,Momenta已经与多家硬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德赛、伟创力、立讯等公司,这种策略类似于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Momenta自身选择更聚焦于产业链上最具价值的环节,专注于方案设计,保持其在产业链中核心地位的同时,避免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此外,考虑到人力成本等因素,Momenta也可能倾向于避免自建工厂带来的额外负担。

尽管目前还尚未大面积铺开,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此的业务扩张或许在未来意味着产业内分工逐渐犬牙交错。



02如今的队友,未来的对手

至少在做广汽等有关项目的时候,Momenta和德赛西威还是紧密无间的队友。

据相关人士介绍,丰田海外项目就是德赛西威和Momenta的一次成功合作。

当广汽等大型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德赛西威成为了首选的硬件供应商,而Momenta则借助于此成功将国内多个方案商挤出。这是一种双向合作模式,能够使双方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另一部分项目上则是Momenta打包出售总体的方案,域控的硬件和相机模组由德赛西威提供。

作为量产经验极为丰富的智驾方案商,Momenta在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不少。其与上汽智己、路特斯以及比亚迪等主机厂已经合作多年。

如此配合下,延续德赛西威负责硬件,Momenta负责软件的模式,德赛西威已经被长城等车企指定为域控厂商,而Momenta则作为某车型方案提供商。

不过,当前智能汽车市场中的高端品牌效应难以替代。尤其是在硬件领域,品牌通过自研、生态规划等手段,大多数已经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壁垒,这些优势往往并不会因为某一家技术提供商的变动而轻易被撼动。即使主机厂真的想尝试,也一定不会大幅更换技术提供商,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决策过程,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

因此,Momenta的加入不会在短期对市场造成太多改变。

至少现在看来,在众多“队友”中,与德赛之间的关系仍然很紧密。但硬件毕竟是Momenta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难保未来不会继续全方位包圆诸多硬件模块,与其他硬件厂商的竞争也只是时间问题。

03Momenta的硬件打法

如果说行业内部的诸多厂商,如大疆车载、地平线等都有发展为软硬一体的趋势,Momenta则从方案商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相较于地平线和大疆,Momenta的当今业务主要倾向于软件领域。

尽管从智驾芯片到域控,不断在硬件领域持续深耕,但主要关注于自身的设计能力,实现层面则采用代工模式。

而且,在一位接近Momenta的从业者看来,这应该已经是Momenta设想的硬件控制模式,未来也不太会采用其它手段。目前在项目上的域控与德赛合作更多,在高通上则投入更多。

对比之下,大疆更倾向于垂直整合,而Momenta的打法则是基于软件和算法的互补开放的合作。

随着智驾市场的头部趋势逐渐明显,大多数厂商已经走过了过去争抢车企定点的阶段,下一步的目标,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了全栈的领域。

这其中,方案商的案例相对较少,作为起家于软件算法的选手,做硬件等重资源投入需要的时间成本更多,但抓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未来的全栈竞争中,往往是控制模块数量的竞争,谁更优质、谁的数量更多,谁就更有机会赢得优势,Momenta则从方案商角度给出了一份参考思路。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智能化进展。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