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在柴桥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内,中国计量大学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成员封诗衍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取卵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诗衍(右)和同伴一起在野外采集镇海棘螈卵

“这些卵刚刚从距水源一定距离的岩石下被发现,每一颗都是镇海棘螈的未来,要小心保护。” 封诗衍边说边将卵轻轻放入采集箱中。

今年,是她从“见习妈妈”正式转正的第一年,作为生物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她从学姐们手中接过了这个接力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外采集的卵夹杂着许多树叶和粘土

跟随着封诗衍的电瓶车一路颠簸上山,她展示了取卵的整个过程。

她熟练地翻开湿润的岩石,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卵,动作轻柔而熟练。这些卵将在实验室中接受精心照料,直至孵化成健康的小棘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卵放置潮湿环境,进行孵化

“棘螈宝宝是北仑的‘大熊猫’,它们生活在瑞岩林区,是我们珍贵的生态资源。”封诗衍笑着介绍。

每年4月,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们都会来到北仑的保护基地,度过长达4个月的野外生活,以确保棘螈宝宝们能顺利孵化并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熟体的镇海棘螈

由于棘螈宝宝的生存环境充满挑战,天敌众多,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实验室的工作尤为重要。

封诗衍的团队会将离水源较远的卵或产卵密度过高的卵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孵化,并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饲养。待棘螈宝宝们四肢发达、鳍腮蜕变、体长3厘米左右时,便会将它们放回大自然,让其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验室内产出的镇海棘螈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镇海棘螈卵进行筛分

据了解,镇海棘螈是棘螈属仅有的三个物种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 其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600尾,仅发现分布于北仑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2021年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镇海棘螈从“国二”晋升为“国一”保护等级,凸显了其珍稀性和保护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队成员收到棘螈玩偶

据了解,每年的4月至5月份是棘螈繁殖期, 预计今年棘螈宝宝出生数量在350尾左右, 与往年数量持平。10月份左右会分批分次将这些培育强壮的棘螈宝宝放归大自然,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继续繁衍生息。

链接阅读

日前,北仑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发布。调查统计显示, 北仑全域共记录生物2850种,其中包括海洋生物509种,野生动植物2341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北仑区加快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本土物种多样性系统保护以及海湾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让我们一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护多样生物,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孙肖 许天长 通讯员 郭竞豪 叶晶晶

记者 王嘉彬 通讯员 严卓慧

制图:徐诗奕

编辑:王昱啸|责编:沈焰焰 |一审:张若曦|二审:董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仑“大熊猫”,有了“新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