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份是武汉独有的民居形式,在城区、郊区都有分布,常年生活在武汉,对里份的印象,一直是陈旧与古朴的集合,不过,相对于城区的里份,武汉郊区的里份,往往会有不同的状态。像在蔡甸区汉阳大街与拥军路交汇处,就有一座齐联里,它的规模不大,但分布有非常多的民房与独栋大院,它们往往种满果蔬,有象征性的围墙护栏。打卡路过,只觉得齐联里中的民居,是真正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其田园式居所,闹中取静,非常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往齐联里,可以直接导航成为目的地。自驾走城市的绕城高速,在蔡甸出口下,之后沿汉阳大街向西,走到拥军路交汇的口子处即是。在齐联里附近也有城市的公交c7线路,经停汉阳大街龚家岭社区,步行走过去很近。相比较主城区,蔡甸区这边的城建面貌十分接近,但高楼大厦数量有限,建于八九十年代的步梯房数量多,老旧的自建房也不少,行道树种植的数量有限,所以看着会很单调,加上老旧门牌和门面,整体还是老城老巷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齐联里,走进巷子口的区域,是一条“y”型的路口。路口呈西北布局岔开,一条通到毗邻的市政主干道,一条就是齐联里的主轴小路,加上有自建房的阻隔,让它看起来更加狭窄,仅能勉强通行一辆机动车。多数出入的居民,骑电动车的最多,也有推着共享单车,速度很慢。也有居民步行出入,以老年人为主,佝偻着身子,提着方便袋,还有扛着农具的,不知道要去哪里劳作。在工作日时间段,齐联里内的行人寥寥,上下班时间段人流量会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巷口进来,看到一排行道树,实际上没有成排,被连亘的自建房阻挡。最前排的是几棵大的香樟树,树冠遮出一大块阴凉区域,树下摆了小板凳,估计刚刚有人在此纳凉。与此为邻的是一栋老房子,单层,外墙用的青砖建成,没有涂抹水泥与石灰装饰,屋顶的横梁木头看着很新颖,应该是最近翻新的。不过,屋子大门紧闭,门锁上锈很严重,应该有一段时间无人问津,从窗户的蛛网看,确实没有人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这一段巷子,前面的路面变得开阔起来。原因是一侧的民房地基空出来,没有建房子,它成为一片空地,被居民围起来半个面积,种上了果蔬,成为一个小菜圃。车子走到这里,可以调头,也有不少电瓶车停着,估计默许成为临时停车的区域。空地边上,又出现一排香樟树,作为行道树,点缀在沿线的几栋民房前,这几栋民房都是前门后院的大户,房子成色不新,但门窗很干净,还晾晒有衣服。空凋外机在运转中,城市的夏天开始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片的住户,前门后院的布局成型,且面积都不小。在很多主城区里,这类户型的布局实际上就是豪华别墅,独栋别墅居住区,它们往往有独立的车库,有小花园与地下仓储。外面的话,围墙高大,也有金属自动车门,还要挂上拉风的门牌,生活自此逍遥自在。对比之下,齐联里的这一排独栋民房也是相似的风格,差别就是户型样式较老,而装饰的话,自然更加朴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向前走,很快走出了齐联里的范围,尽头的小路与另外一条市政主干道接驳,留出了一个大口子。实际上就是空地,作用是有机动车出入,好作为调头的地方。这里的一排民房,做到了四五层,样式很老,外墙贴着白色瓷砖,已经有些斑驳。电线杆在此聚集,上面是高压线,下面是网络线缆,贴满了小广告,一旁是新时代的红色正能量横幅,落款某某社区。因为靠近交通主干道,这边哪怕路很宽,也没有中老年人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在齐联里中,看到的布局与风景,总有几分似曾相识,与市区的里份有相同也有不同。单轮年代,这里的建筑更晚,应该不会超过40年,且翻新的民房很多。生活方式的话,附近有超市与其他商业体,居民出入有公交也有私家车,有足够的位置停放管理,这一点比主城区倒是便捷很多。(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