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高铁一等座靠窗座位却没有窗户的投诉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大范围讨论。据报道,一位网友花700多元买了高铁一等座,还特意选了靠窗的座位。然而上车后发现是一面实体车厢,那扇期待中的窗户“失踪”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网友感到失望,立即向铁路客服热线12306进行了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事件不仅让当事网友感到不满,随后在广大网友中也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人认为发帖人“无理取闹”,“如果靠窗就必须有窗,那车体就全部用玻璃好了。”“靠窗,没说有窗啊。”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既然买的是靠窗座位,就应该有窗户。而12306客服解释称:靠窗就是指有窗户的这一边。因为列车的运行组织不一样,车体结构可能也会不同,高铁不是一个大车窗,它中间是有隔挡,没办法一定选到靠窗座位。

有出行经验的人都知道,网上购买高铁票是可以选择座位的。而靠窗座位作为高铁座位中的“稀缺资源”,往往会被抢先售罄。作为高铁服务中的“高端”配置,一等座更是因为其宽敞的座位、优质的服务和靠窗的视野而备受青睐。然而,当乘客满怀期待地坐在一等座靠窗的位置时,却发现那扇承诺中的窗户并不存在时,这种落差感显然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冲击。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消费者购买高铁一等座靠窗位置,不仅仅是购买了一个座位,更是购买了一种服务体验和一种心理预期。靠窗的位置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视野、更舒适的旅行体验。实际上高铁公司在售票时,也明确标注了座位的位置信息,这既是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自身服务的约束。

当这种承诺被打破,消费者感到权益受到侵害,这种感受其实并不为过。

当然,铁路客服的解释自有它的道理,但这还不足以说服每一位乘客。

从售票环节来看,高铁系统应该能够准确显示每个座位的具体位置和特点,包括是否靠窗。

就算高铁不是一个大车窗,高铁公司也应在售票时明确告知消费者座位旁无窗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乘客无法在购买时了解到某个座位的真实情况,那么这本身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忽视。

事实上,高铁车厢中间有隔挡,并不代表“没办法一定选到靠窗座位”。以如今的技术手段,靠窗座位进一步显示布局细节并不是难事。有律师建议,

高铁可以学习飞机,给乘客一份详细座位图。让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铁路部门显然没有在这一点上做足做够,才导致了乘客的不满和投诉。

座位可以无窗,服务不能“缺窗”。这起高铁一等座“无窗”事件,乘客的吐槽并非无理取闹。虽说近年来铁路部门在提升乘客体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个别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反,

此事提醒高铁等公共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