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虽然清王朝延续了明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制度,但在清代时期也涌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官职。

其中一个极为独特的官职,不仅居于正一品的高位,而且直接牵涉到皇帝的生命安全,这一职务便是——领侍卫内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侍卫内大臣和掌卫事大臣是清代仅有的两个担任正一品武官的官职,而另一位则是负责管理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掌卫事大臣”。

尽管“掌卫事大臣”同样拥有正一品的武官地位,但由于他主要负责处理皇帝出行的后勤事务,相较于“领侍卫内大臣”显得格调较为次要。

因此在众多清宫戏中,观众会频繁看到领侍卫内大臣这一角色的出现,然而他与影视作品中的御前带刀侍卫、大内侍卫等角色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现实中“领侍卫内大臣”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对照现今的行政级别,又会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领侍卫内大臣”是干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其职名所示,领侍卫内大臣一职的首要职责在于有效管理侍卫。在这里,“内”字明示其职责范围局限于皇宫内部,也就是说,其监管对象专注于那些负责维护皇帝安全的侍卫。

由于牵涉到皇帝的人身安全,这一官职的至关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涉及清代皇帝的安全事务,往往涵盖许多影视作品中被提及的“大内侍卫”。这一历史时期的所有“大内侍卫”均受一个名为“侍卫处”的机构统辖。

“侍卫处”的最高领导即今天所介绍的“领侍卫内大臣”,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正一品官职之一。

从其主要职责来看,基本相当于现代中央警卫局局长,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对比现代而言,却是属于正儿八经的正国级干部。

鲜为人知的是,康熙时期曾“窃弄威权”的顾命大臣鳌拜,正是历史上首位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皇帝特命鳌拜总管侍卫,此举被后人普遍视为“领侍卫内大臣”一职正式设立的标志。

鳌拜的结局众所周知,因广结党羽、排斥异己,甚至涉及阴谋杀害康熙等罪名,最终被革职禁锢,并在不久后于禁所中辞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领侍卫内大臣”一职由其他一些备受瞩目的人物接替,例如索额图、富察傅恒以及和珅等。

他们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成为清朝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权臣,其中不乏皇帝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引发一个观点,即“领侍卫内大臣”的任命者必须具备根正苗红的品质。那么,究竟需要多少程度的“红”才能胜任这一职责呢?

什么人才有资格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辞虽为表露真实,然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审视清代历任皇帝所任命的人选,对那些曾被委任为“领侍卫大臣”的个体,以求了解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声望究竟有多高。

首当其冲的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第一人,同时也是“领侍卫大臣”的开创者,鳌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鳌拜,全名瓜尔佳·鳌拜,出身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家族。在历史长河中,他曾随清太宗皇太极征战多方,参与攻打察哈尔部,远征朝鲜,多次建立卓越战功。

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勇猛将领,更是皇太极深信其忠诚的亲密战友。正因为如此,顺治皇帝才特别任命他担任“领侍卫大臣”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鳌拜倒台后,满洲正黄旗出身的索额图崭露头角,成为新的政治风云人物。索额图同样属于上三旗之一,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是康熙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索额图与皇帝有着血缘关系,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因此,在康熙二十五年,为了巩固太子胤礽的权势,康熙特地任命索额图担任领侍卫内大臣。

然而,在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因卷入皇太子的争斗而被幽禁于宗人府。很快,康熙皇帝下令处死了他,结束了索额图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及至富察傅恒,依然如预期一般,出身于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家族,同样是皇帝的亲戚。他的妻子叶赫纳拉氏更是乾隆皇帝宠爱的爱妃舒妃的姐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察傅恒是为数不多能够善终的“领侍卫大臣”之一。

乾隆三十五年,富察傅恒随队远征缅甸,却在面对瘴疠的折磨下,腹泻愈发严重,最终不幸因病辞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乾隆亲自前往富察傅恒的府邸,为他奠酒并题写挽联以表达哀思之情。这一举动成为后人传颂的君臣佳话。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备受“富可敌国”之誉的和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属于和珅,姓钮祜禄氏,出生于满洲正红旗家族。他是康熙的第七子淳亲王爱新觉罗·胤祐的孙子,而爱新觉罗·弘暻的第八子爱新觉罗·永鋆则是他的女婿。

由于这些亲缘关系,和珅与皇帝之间存在着亲戚联结。深受乾隆的喜爱,尽管他本身并无武功可言,却因此获得了“领侍卫内大臣”这一正一品武官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前述众多广为人知的清代权臣中,不难发现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的官员无一例外都是“根正苗红”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