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有积蓄的陈先生

希望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值

于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

“工程承包商”陈某欧

不料却一步步踏入陈某欧

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详情请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遭遇“假合作”骗局!陈先生遭受损失超过200万元.......

2023年8月,陈先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陈某欧的“合作伙伴”。陈某欧声称自己手上有大项目,利润丰厚,但资金短缺,急需寻找投资者。为了更好地取得陈先生的信任,陈某欧巧妙地提及自己与某单位工作人员有所相识的背景。

面对诱人的商机和所谓的“背景关系”,陈先生信以为真,便和陈某欧谈起了具体的合作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陈某欧以拿下该项目需要经费为由,让陈先生多次转账,实际上却将陈先生转过来的钱财用于偿还自己的赌债。为了掩盖真相,还玩起了“移花接木”的把戏——他将一份其他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发给陈先生,谎称是自己承包的项目。与此同时,还诱导陈先生将名下的工程设备租赁给所谓的工程施工方,实际上却是将这些设备抵押给了另一家工程公司,再从中获利2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县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振向

陈某欧无固定职业,曾因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合同诈骗罪、货款诈骗罪三次被判刑。他曾承包过小工程,对工程承包的流程比较熟悉,与受害人陈先生从事承包砍伐树木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也是从事承包工程的,坐在一起有共同话题,能谈到点子上,反而更容易上当受骗,更容易相信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陈某欧的贪婪并未止步。他再次以将项目分包出去赚取中介费为由,哄骗陈先生出资50万凑足一半押金与所谓的“承包公司”签订合同。为了将戏做足,陈某欧还找到了侯某越,让其冒充公司法人黄老板来签订承包合同,共同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先生在签订“合同”后,满心期待地等待着项目的启动和回报。直到陈某欧多次以公司账户出问题等借口敷衍陈先生,不让其查看相关账目时,陈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向警方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陈先生的报案后,梅县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并启动调查取证工作。经过缜密侦查和深入摸排,警方于3月1日、5日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欧、侯某越抓获归案。两人对骗取陈先生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初步核算,陈先生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现金及两部挖掘机、一台铲车,总计超过200万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说法小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

谨防合同诈骗

1.谨慎选择合作伙伴:无论是否熟悉,都应核实对方身份、实力和履约能力。

2.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清晰、合法,及时沟通不明确条款。

3.注意常见诈骗手法:警惕以假乱真、虚张声势等诈骗手法。

4.保留相关证据:交易过程中保留合同、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

5.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诈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详细证据。

6.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对大额交易和重要信息更加谨慎。

7.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合同法、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梅县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振向

在现实中,不要相信陌生人或不熟悉的朋友,凡事都要多一个心眼,本案中,受害人对项目可行性、合作方的可靠性没有认真深入去调查,盲目听信别人,受害人如果稍微去过问一下合作方(签订合同的甲方)的情况都不至于上当受骗,所以说绝不要轻信那些所谓有关系、包赚钱的话。

小贴士

在这个案件中,正是因为陈某欧对承包工程的相关流程足够熟悉、专业,才让同样做工程的陈先生放松了警惕,最后损失惨重。当你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或者一个项目,刚好能完美适配你的需求,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来源 |梅县融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