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志

火了十多天的郭有才,正在被泼天的流量反噬。

这两天,有网友实名举报郭有才言论不当,指责他助长了精神怠惰、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的错误价值观。还有人说他走红前就开公司,生活奢侈,草根人设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郭有才爆火之后,网红扎堆直播、群魔乱舞的现象,更有媒体发出严厉批判,“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菏泽方面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着手整治网红乱象,全面叫停了菏泽南站的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佳话,终于还是翻车了。

01

二十年前,火爆全国的超级女声,开启了一个大众造星的新时代。一批批被选中的素人,在千万网友的手机投票之下,站到舞台的中央、荣誉的高点,开启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相较于超女走红的那些年,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拥有了更加强大的造星能力。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像一座巨大的造星工厂,在菏泽网红郭有才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平台造星能量的巨大。

凭借着一首撕心裂肺的《诺言》,郭有才短短十来天涨粉千万,单场直播收入达到了100万元以上。甚至有报道称,郭有才被当地一家MCN机构签约,签约费高达5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有才为什么能一夜爆火?

不是因为他的那首“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诺言》,唱得多么好听,也不是因为他的经历有多辛酸励志,或者说和女友“贤妻扶我青云志,我还贤妻万两金”的忠贞爱情故事有多打动人。否则,郭有才的走红,也不至于让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

本质上是因为,当下社会需要草根逆袭的样本,来提供情绪价值,进行精神按摩。

从于文亮到郭有才,网红爆火的故事,莫不是如此。普通但又不极端,身上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元素,这样的人物,才能形成共鸣。

对平台来说,将一个又一个素人推向舞台中央,让人们看到直播可以改变人生,这本身是在为被污名化的网络直播,建构舆论的合法性。

在社会层面,“郭有才们”的快速蹿红,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爆炸式的增长,让大家相信,草根不会一直埋没,而是也有出头之日,普通人晋升的天花板,往往比想象中的还要高。

至此,郭有才爆火的真相,已经一目了然——当躺平、内卷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集体性叙事时,“郭有才们”的出现,带来了翻身的希望,尽管这种翻身爆红,就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概率极低,但至少说明,当今社会还不是铁板一块。

02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直播天下知。

郭有才的逆袭,确实太有诱惑力了。但当财富来的太快,太突然时,事情的发展逐渐失控、变味,便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这两天,质疑郭有才的声音越来越多,很多人说他人设翻车了,更有忧心忡忡者疾呼,郭有才的爆火,开了一个坏头,全社会热捧一夜暴富的网红,只会传播不劳而获的浮躁风气,引发跟风模仿。菏泽南站前搔首弄姿、群魔乱舞的网红,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的呼喊中,对郭有才现象的反思,终于进入了高潮——在新闻跟帖下面,我看到不少网友留言,呼吁关闭打赏,甚至呼吁禁止网络直播。

老实说,我对那些搔首弄姿的网红,没有什么好感,但看到相关直播,最多就是直接划走,甚至连点一下“不感兴趣”的动力都没有。

市场经济时代,有需求就有供给。观众有励志的需要,于是有了郭有才;有审丑的需求,于是有了扮丑的网红。

不管是被当成了励志样板的郭有才,还是那些跑去菏泽蹭流量的网红,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都是时代需求的产物。

郭有才为什么早不火,晚不火,偏偏是在这个时候爆火?要知道,他不是最近才开始直播,也不是最近才开始唱《诺言》。

如果理解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其实很容易理解郭有才爆火的时机。

这两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预期转弱、信心不足,裁员、破产、负债的报道随处可见,中年失业、中产返贫的故事,甚至成了新闻报道的一个富矿。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极端伤害事件,似乎越来越多了?

当社会活力不够、信心不足时,郭有才便是那提供情绪价值的安慰剂。

所以,当有的人喊打喊杀,要清算“郭有才们”所代表的网红文化时,也许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采用休克疗法,一步到位地把打赏关了、把直播禁了,这个社会真的会更好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在很大程度上,网红经济在当下起着安慰剂、解压阀的作用。推陈出新的造星机制,为观众制造草根可以逆袭的爽感,并提供了一个谋生的出路,尽管在不少人看来,这个出路本质上就是网络乞讨。

那些跑去菏泽蹭流量的网红,最多只是姿态难看,远远谈不上当祸国殃民。

在现在的经济和就业压力下,断了直播这条生路,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不啻于一群失业流民,这恰恰才是给社会制造不稳定因素。

03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毒瘤”的帽子,几乎成了万能的大棒。网络游戏是毒瘤,电商是毒瘤,网络直播是毒瘤,甚至早些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是社会毒瘤。

批评者忧心忡忡的指出,被这些毒瘤文化浸染的人,价值观在跟着堕落。但事实上,社会发展到今天,真的是一代人比一代人堕落吗?

我对郭有才无感,对那些群魔乱舞的网红,更加没有任何好感,但“郭有才们”担不起败坏社会风气这个上纲上线的大帽子。

一种常见的批评是,网红过度包装,会给青少年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跟风模仿,陷入不切实际的暴富幻想中,不好好读书了。“越来越多人想做网红,不上班,以后世界完了”。

这种杞人忧天的担心,其实是对网红经济的莫大误解。平台和资本的造星能量固然强大,但到今天为止,能够像郭有才这样莫名爆火的网红,又有几个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事实上,网络直播从来都不是一个遍地黄金的行业。《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9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5%的主播收入不如外卖员”,这就是当下的行业现实。在郭有才的造富神话背后,是无数个主播,只能靠网络直播赚取卑微的收入。直播的主要功能,不是造富,而是糊口。

网络直播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门槛的行业,自由进出,哪怕有的人被郭有才一夜爆火、暴富的神话迷惑,扎堆去做主播,如果没有直播的才艺,他迟早会认清现实,认识到这个行业的残酷,退出另谋出路。

所以,全民网红,不过是一个臆测的靶子而已,它根本就没有任何现实的可能性。将它作为批评的论据,去声讨“郭有才们”,何尝不是有失偏颇呢?

还是那句话,当压抑的社会氛围需要郭有才的励志故事来疗愈,而审丑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需求时,就不要动辄呼请权力出手,给网红文化来一次一刀切的清算。

断了直播的生路,这个社会有没有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去给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网红们去挣钱糊口呢?

一个日益逼仄的社会环境,需要多元化、包容性。如果对郭有才无感,滑走便是;如果觉得那些群魔乱舞的网红扮相太难看,点个“不感兴趣”,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