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海天

清晨,盘达华医生正在整理着门诊记录,为第二天的下乡随访做准备。她所工作的琼中县湾岭镇乌石卫生院录南村卫生室,坐落在将陡坡上,在位于山区的录南村,如此陡峭的坡道并不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诊中的盘达华医生

穿梭陡坡之上的“骑手”乡医

面对陡峭的坡道,盘达华回忆起自己刚上任的时候,一来就遇到了难题:“开始我并不会骑摩托车,因为我们村以前都是坡度高的泥土路,对于一个摩托车新手很有难度。但是,村民的住所分布不集中,如果不会骑车,走路下乡会耽误很多事。我当时就想,高难度的临床专业知识,我都能学会,摩托车还学不会吗?”

“因为村民平时感觉到不舒服,都会打电话,让我过去检查病因,我骑上摩托车很快就能到。所以即使是半夜,电话响了都要接,不能关机,别人家找你也找不到。”聊起学摩托车的初衷,盘达华也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服务村民。

“村中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一趟不容易,一般情况我是骑车送过去,除非卫生室忙到走不开,才会通知家属过来拿。特别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人,他们平常用药情况,我都会做好记录,跟踪他的病情变化,来随时调整用药量。”聊起义务给村民送药,盘达华介绍起了村中的情况。

“现在,卫生院的同事到村里来工作,都会跟我开玩笑说,快来接我,真是佩服你,村里的路不好走,还骑得那么好。”盘达华笑呵呵的说道。

如今,盘达华能骑着车熟练地在录南村穿梭,还担起了更多责任,无论刮风下雨,都会积极回应着村民的健康需求。

用心服务老人的健康“小棉袄”

“她感觉,我像家人一样去关心她。因为我每次下乡随访,对她有问候有关心,所以一去到阿婆家里,她就会哭,流很多眼泪。我每次都会安慰她,阿婆不用哭,有我在,有什么需要的话,我每周来看你一次,我先给你做次检查。”聊起这位独居的阿婆,盘达华有些动容。

卫录南村生室日常也能迎来不少访客,盘达华转而笑道:“我在卫生室上班的时候,村里的阿婆会特意过来看看我,转一下,专程来跟我聊天,特别热情地招呼,‘哎呀,阿妹呀,你上班呢’。”

“村里有几户人家经济方面比较困难,还有儿女外出的独居老人,平常他们来拿药,一年都会给他免两三次的医药费。或者遇到老人家看病忘带钱的情况,我说算了不用,拿去吃。我帮不上什么大忙,让他们少负担一点,也是一点心意,只要他们身体能早日恢复健康,就挺好。”谈及此,盘达华却觉得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承担着四个村,700个村民的健康重任,盘达华做到了用心、暖心、善心,也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坚持走向更专业的医学道路

“2018年的时候,早上九点钟,有一个阿婆在家中突然晕倒,家属打电话给我过来。到了之后,我摸她的颈动脉,感觉到气息很弱,我立刻先把人放平,给她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整个过程有10分钟,终于恢复了过来。”经过这段急救事件,盘达华尤为自豪,能拯救了一条生命,也更明确了当时选择学医的正确性。

其实,盘达华一开始并非学医出身,而是看到卫生室没有村医,加上家里人的支持,才选择走上学医的道路,她介绍道:“当时,卫健委推荐我们40多个人去第二卫生学校读书,农村医学班,学费由卫健委出,每个人毕业后都选上了乡医,读回来后,又安排到卫生院学习一年,我选择回来村卫生室。”

“我已经报考了大专,目前除了上网课,隔一两个月还会赶去海口上课,今年就毕业了。”盘达华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努力提升自身的学历,并且也在积极筹备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证。

“因为这也是我的一种热爱!职业生涯中,难免会遇到比较有难度的疾病,我决定再去多学一点,再继续回来服务录南村的村民。如果村民来治疗,我最起码多懂一些处理手法,所以想到这一点,就有信心去参加每一次卫健委组织的学习。”盘达华笑着说渴望有更大的进步,而她,也会留在录南村卫生室守护每一位村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