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日,一位名叫「赵菊英」的视频博主火遍全网。

账号简介里,她头衔众多:既是33年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又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讲师,还开设过1000多场线下巡回演讲。

然而在爆火的视频中,她命令学生亲手砸烂自己的动漫模型、将学生收集的明星周边一股脑扔进垃圾桶,言语之中不乏贬低、辱骂、pua……

一时间,引发诸多网友关注,称这种教育方式为「霸凌式教育」。

如此极端的教育方式,到底是怎么被推崇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从前的赵菊英只是自己领域内的「名人」,那么下面两则家访视频内容,则让她全网出名。

需要提及的是,她所谓的家访,并非我们既定印象中教师到访家里了解学生状况;

而是作为教育专家,受家长委托,上门敲打「不听话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甚至为这一栏目专门设立了一个账号

其中一则家访视频里,她到访江苏的一个初中生家庭。

一进门,就对男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指责,「卧室里还放着零食」、「垃圾桶里面的垃圾还没倒掉」。

而在所谓的「谈心」环节,上来就否定他:

我的学生没有一个是你这样的情况,按目前的状态,你中考大概基本上可能就over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言语上的敲打只是前菜,后面的举动更加冒犯。

她将男生收藏的手办扔在地下,命令男生自己用锤子将其砸碎。

对男生呵斥道:

考不上高中你这辈子就完了,你觉得哪个重点大学的姑娘能愿意嫁给你当老婆?

手里挥着戒尺时不时让男生伸出手来「受罚」,并且屡次强调「这是你主动砸掉的。」

与此同时,口中还不停地说着诸如「这(手办)是你爹还是你妈」等侮辱性的话语。

到最后她还指着房间里的监控威胁道:「你监控不要给我再动,我随时来监控。」

此时的男生已经面无表情,木讷地跟着赵菊英手中挥动的戒尺,仿佛没有灵魂般复述着墙上的「梦想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几天后,相似的「惨案」又发生在四川眉山一名初二女生家里。

女生平时爱好收集明星、动漫周边,书桌上都是她这些年的「战利品」。

然而赵菊英直指摆件,称其为幼儿园小孩才会玩的东西,并质问女生道:

你初二了呀,你的梦想呢?你的目标呢?你的学习规划呢?你的作息时间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故技重施,令女生将桌上的周边全部装进垃圾袋里,并在她和女生母亲的双双注视下,扔到楼下的垃圾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还不乏向女生母亲灌输一些不合理的观念:「真想一脚踢过去,让她长长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则视频的结尾有种诡异的相似,赵菊英露出得意的笑容,家长因终于得以控制小孩而倍感欣慰,唯有受伤的孩子眼神悲愤。

网友们仿佛能隔着屏幕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一时间涌入赵菊英的账号评论区,纷纷为其抱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急切地呼喊着,试图向家长揭穿赵菊英教育理念的极端:

这分明是霸凌式教育,是公开处刑的羞辱式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菊英并不是一夜间横空出世的教育专家,这个人颇有来头。

早些年关注新闻的人,或许曾听闻过一位名叫杜兆泽川的天才儿童,正是赵菊英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中叙述,当赵菊英发现儿子喜欢英语后,便主动带着他去北京,尝试做长城的导游,以便有机会可以前来旅游的外国人进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由于这样备受鼓励的成长经历,杜兆泽川小小年纪就精通多门外语,在各大电视台中经常露面,还曾接到来自六个国家的留学资助邀请,成为一代知名神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神童背后关于母亲赵菊英如何教育的故事,也随之广泛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借着这波东风,赵菊英接连出版两本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分别命名为《天才是教育出来的》和《天才教子法》。

开始运营自媒体账号后,也不乏拿儿子的事情作为宣传,就连账号封面也放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

与此同时,她开始在网上宣扬一些「正确的教育观」。

比如教导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之间保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比如「天才不是打出来的,是教出来的」,坚持反对棍棒教育。

加之简介里诸多名号,种种人设的打造,极大契合了那些不知道该怎么与子女相处、无法与子女正确沟通的父母心态,一夜间成为万千家长救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她开设的线下家访的服务里,抛开「10天一期,吃住全包,一期一万」的昂贵费用不说,她教育的方式可谓愚昧又粗暴:

逼迫孩子扔掉自己喜欢的东西,辱骂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必须要孩子亲手「撕碎」自己的梦想,可谓是怎么最伤害孩子就怎么来;

甚至在孩子的房间里设置监控,视孩子人格与尊严于不顾。

这和她所奉行的「互相尊重」「孩子是教出来、不是打出来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可憎程度令网友直呼简直是「不带电的杨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网友逆反,回去扒她之前的经历;

才发现天才儿子早在十几年前就再无官方消息,只剩赵菊英打着「天才儿子背后母亲」的名号在网络上作威作福。

而她的个人信息里,诸多名号也存疑。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收割人设红利精心谋划的「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菊英的全网翻车,无疑是给家长们敲醒了警钟。

许多家长信任她,不单单是因为她所宣扬的教育观;

更直白地说,她们的信任,源于她曾有过培养出天才儿童的切身经历。

在如今鸡娃的大环境里,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显而易见,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琢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是不是只要学习她(赵菊英)的教育方式,就可以获得一个同款娃」,成了许多家长盲目迷信的潜在因素。

但教育不是可以被复制的模板,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而以贬低、辱骂为基础的教育,更是万万要不得。

表面上呼喊着「都是为了你好」,实际上做的事、给出的建议都带有强迫性质,无疑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一个父母定义里的「乖孩子」。

但哪个天才是在被否定中成长的?哪个孩子能在被贬低中变得优秀?又有哪个孩子是完全在听从父母话的基础上长出自己的独立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某太太」精英式教育,亦或是如今的这种「霸凌式教育」,家长早该从盲目崇拜教育学家的怪圈里走出来了。

教育应当从孩子的个性、需求出发,一股脑地复刻他人成果,或是迷信别人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想要和孩子维持良好的关系,达成家庭教育的满意效果,必将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双重考验。

强加观念、强制改变,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想逃离家庭教育。

唯有发自内心的爱、信任与尊重,才是完成教育的最佳助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姜姜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