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玉香,今年57岁,老家在山区,村子周围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我有两个哥哥,那时候山区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一年到头主粮就是红薯,红薯窝窝头,红薯煎饼,我都吃伤了,提起红薯胃里就想泛酸水,如今看到街上卖红薯的,我眼皮都不想翻一下,实在是吃够了。

那时候走亲戚多数是挎一箢子馒头,亲戚只是留一两个馒头,一箢子馒头得走好几家亲戚。

偶尔大家也买上一条饼干,那时候的饼干用彩纸封着,不像现在用塑料皮包装。

我记得有一回亲戚拿来一包饼干,母亲不舍得让我们吃,说是留着聚个事的,其实就是为了过几天走亲戚去姥娘家。

母亲把这条饼干放在一个小提篮里,高高地挂在我家堂屋的梁头上,搁矮了就是怕我们偷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我二哥实在馋饼干,那天下午放了学,父母都下地干活了, 他搬来一根凳子,又在凳子上放了一张杌子,他踩着杌子把提篮拿下来了。

二哥嗤啦就把饼干包撕开了,我们一人吃了两个饼干,饼干渣渣都用小手接着一点没有掉,我们没有敢多吃。

过了几天母亲要去姥姥家的时候,拿下来提篮,看到饼干包已经被撕开了。

母亲气得脸通红,拎起棍子就要揍我们,被父亲拦住了。

母亲只好把那半包饼干小心地用一根麻绳捆好。

母亲又从面缸里小心地挖出了一点白面,烙了一张葱油饼。

那时候白面很少,只有过年的那天早晨才能吃一顿白面饺子,而且还得数个吃,每人吃八个水饺,吃不饱也算了。

油饼就更稀罕了,母亲烙油饼的时候,香味儿飘荡在院子里,我们使劲吸着鼻子,咽咽唾沫。

母亲说,姥娘卧病在床,就得吃点好的,饼干和油饼是给姥娘吃的。

母亲拿着饼干和油饼去了姥娘家,当时我也跟着去了。

姥娘家离我们的村子有20来里路。我走到姥娘家的时候就累得腿肚子发酸。

姥娘身体不好,那个春天她一直躺在床上,不能起床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姥娘一生很不容易,有六个子女。

我有五个舅舅,母亲排行最大,姥娘在50岁时才生下的五舅,五舅三岁的时候 ,姥爷就生病去世了。

五舅比我大哥都要小好几岁呢。真是应了那一句:舅大外甥不小。(意思是当舅的虽然辈份大,但是当外甥的年龄比舅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之所以让我来姥姥家,是因为我听话懂事,来到姥姥家里不讨吃不讨喝的,而我大哥二哥调皮,他们来到之后老是和我五舅吵架,争东西,有时五舅气得拿着石头蛋吓唬着把大哥二哥撵走。

我跟着母亲来到姥娘家一看,姥娘躺在东墙跟里的那张床上,脸色蜡黄,说话都没有力气。

当时除了五舅,我那四个舅舅都结婚了。

五舅就趴在姥姥的床头,正在那里写作业呢。

母亲赶紧从布包里拿出油饼,还冒着热乎气。母亲把姥娘扶起来,撕了一小块油饼,给姥娘吃。

五舅眼巴巴地瞅着姥娘吃油饼 母亲把油饼撕了一小块,给了五舅 ,他又撕了一点油饼给我吃。

姥娘吃了几口油饼,似乎有些力气了。

她靠在母亲肩头说:“闺女啊,这几天我就盼着你来呢。我觉得身上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就怕哪天闭上眼,再也睁不开了。”

“唉,我这个病要人命啊,抓了不少药,吃了没效果。现在我就担心我走了的话,小五怎么办?他才八岁呀。”

“这几天,小五放了学的时候寸步不挪地趴在我的床头,他哭着说,娘,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的话,咱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怎么上学、怎么吃饭啊?”

母亲安慰姥娘说:“娘 你别说这些丧气的话,你没事的,刚才还不是吃了几口油饼吗?”

姥娘摇了摇头说:“闺女,我的身体我有数。今天你来了,我把话也说开,我走了小五可就掉进人烟里了,没人管没人问了,哥哥嫂子一大群,不如爹娘一个人啊!”

“闺女,我只能把小五托付给你了,我知道你从小就疼小五,那时候小五刚满月,你就把小五揣在怀里,不舍得让他哭一声。我要是走了,你就把小五领回家吧。”

母亲哭着说:“娘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小五,我会好好把他养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十几天,那天早晨我们刚刚拿开大门,五舅突然跑来了,一进门他抱着母亲就大哭说:“姐,咱娘走了,我哥让我来报丧。”

母亲扑通一声跌坐在地上,我们赶紧扶起母亲去了姥娘家。

给姥娘办丧事的时候,五舅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母亲去锅屋里烧火,他就蹲在边上递柴火,母亲去院子里,他也跟着母亲去院子里。

他就像母亲的小尾巴一样,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他小小的年纪就知道,姥娘走了,母亲是他最好的依靠。

安葬了姥娘,我们临走的时候,母亲把父亲拽到了院子里,小声说:“咱娘活着的时候,把五弟托付给了我,你说怎么办?”

父亲没有过多思考,他马上说:“其实不用咱娘说,老人不在了,五弟年纪尚小,咱不管他谁管他呀,你放心,这辈子我会对五弟好好的,虽然他叫我姐夫,可是我会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把他养大成人的。”

五舅把他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其实就是几件破棉袄,破棉裤,他背着书包,擦眼抹泪地跟着母亲来到了我们家里。

当时我们家只有三间房子,而且还是低矮的石头房子,后来两个哥哥大一点了以后,父亲又在院子里砌了一间东屋。

大哥一直睡在东屋里,五舅来了以后,父亲让大哥搬出了东屋,让他和二哥挤在一张床上。

母亲已经嘱咐过大哥二哥了,她说:“五舅来到咱们家里,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咱们家的客人,你们可不能欺负他啊,你们兄弟俩得好好疼你五舅,你姥娘和姥爷都没了,他很可怜的,他在咱家里,咱一家人得好好的对待他。”

大哥和二哥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当时五舅虽然才8岁,可是他非常懂事,放了学的时候,趴在那张小杌子上写完作业 ,就自觉地拿起镰刀挎着篮子出去打猪草。

在父亲和母亲的约束下,大哥和二哥对五舅也很客气。

刚开始吃饭的时候,五舅都不好意思拿筷子夹菜,父亲就把五舅的小凳子搬到他边上,父亲给五舅夹菜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紧巴巴的,现在又添上了一口人,日子过得更难了。

父亲开始跟着人家学泥瓦匠,在村里给人打墙盖屋的,那时候在本村里给人帮忙干活是不要工钱的。

每天下午放了工,主家做一顿大锅菜,里面飘着几片肉,盖屋的人端一碗拿回家吃。

父亲把他挣的那碗菜端回来的时候,总是先给五舅盛出一点,把肉片捡到五舅的碗里 ,他生怕大哥和二哥抢着吃,没有五舅的份了。

大哥二哥就嫌父亲偏向五舅,父亲说:“你姥娘姥爷没了,撇下你五舅,我就得好好疼他,要不对不住老人。”

五舅在我们家里生活,我那4个舅舅也经常来送点东西,那时候大家过得不容易,有时是几个煮鸡蛋,三舅会结网捕鱼,他有时还会给我们送来几条小鲫鱼。

舅舅们不停地对父亲和母亲说感谢的话,说我父母拉扯着五舅就是帮了他们的忙。

后来父亲慢慢的学出徒,也算是个泥瓦匠人了,就跟着村里人去外庄里给人打墙盖屋。

那时候出村打墙盖屋一天才挣一两块钱,父亲就好好攒着钱,给我们交学费的。

分田到户以后,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吃穿不愁,可是手里依然没有多少钱花。

毕竟单靠种几亩地,卖粮食挣钱是有数的。

大哥和二哥初中毕业之后就回村务农了,后来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

五舅学习成绩很棒,他一直卯足了劲儿,发誓要考上中专。

可是让人遗憾的时候,1980年,五舅参加中考,中专落榜了。

五舅垂头丧气地躺在床上不肯出门,父亲和母亲也唉声叹气。

几天之后父亲对五舅说:“咱考不上中专不等于没学上了,我打听了一下,你还可以拿着中考的成绩去读高中。我和你姐商量好了,我们打算让你去上高中 以后考大学。”

五舅一听两眼放光,可是却犹犹豫豫地说:“姐夫,上高中得花不少钱呢,我想去外地打工挣钱。”

可是父亲说:“我和你姐已经决定了,必须让你上高中,咱娘临走之前把你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就得对你负责到底。”

那个暑假里父亲拼命干活,自行车后座上绑着刷墙的工具,他天天去县城工地上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1米8多的个子,身材很瘦弱,他骑着自行车天天往返六七十里路,累得疲惫不堪,每天下午回来的时候,父亲都累得吃不进饭了,就喝一盅小酒,倒头就睡。

五舅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小声对我母亲说:“姐,要不我别去上高中了吧,我姐夫太累了,他为了给我挣学费都累得成什么样子了呀!”

母亲说:“五弟呀,你知道你姐夫不容易就行,你上了高中就得拼命的学呀,这次你要是再考不上大学,咱就没有机会了。”

五舅使劲点了点头,我看到他的眼圈都红了。

五舅上高中的时候,我上初中,父亲和母亲拼命干活挣钱,供我们两个读书。

大哥和二哥在外面打工挣的钱,母亲让他们俩自己好好攒着,留着以后在村里盖房娶媳妇的。

五舅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开了天眼一样,成绩噌噌往上追。

父亲在县城里干建筑,下午放了工以后,就买上几根油条或者是买上两个苹果、一小块熟肉给五舅送过去。

不明就里的同学还以为我父亲是五舅的父亲呢,五舅也不解释,其实在五舅的心里,他已经把姐和姐夫当成了父亲母亲看待吧。

五舅读高二的时候,我参加了中考,以超出分数线16分的成绩考上了中专,我选择了一所师范学校,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

1983年,五舅终于金榜题名,他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院校。

父亲母亲带着五舅去了姥娘姥爷的墓地,五舅哭着说:“爹、娘,我考上大学了,多亏了姐和姐夫,这些年在我姐家,我没有受半点委屈,姐和姐夫对我好着呢!”

五舅的话让父亲母亲热泪盈眶。

五舅上大学前,我那几个舅舅凑了30块钱给他,说穷家富路,让五舅在车上买点吃的。

五舅上大学期间,没再要我们家一分钱,他在学校里勤工俭学,他打扫过餐厅的卫生,也去街上发过传单,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当过钢筋工。

五舅的4年大学读得非常辛苦,但是收获更多,他一直在学生会里当干部,寒门出贵子,1987毕业以后就留在了省城工作。

我师范毕业以后,分到了我们乡里的中心小学教学,自从我上班以后,家里的生活改善了不少。

五舅对我父母也非常关心体贴,我不知道他刚上班的工资多少,我从来没好意思问过,但是每月他都会给我父母寄60块钱,应该是他工资的一多半了吧!

五舅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听说是一家科技公司,他是某个部门的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舅认识了省城设计院的一个姑娘,叫晓雯,他们交往了好几年,1993年才结婚了。

结婚时我们都去了五舅那里。

喝喜酒的时候,五舅和舅妈一起给我父母敬酒。

五舅眼含热泪哽咽着说:“姐,姐夫,你们俩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恩人。当初咱娘走的时候我才八岁,你们省吃俭用却对我那么好,你们像父母一样疼爱我,供我读书,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这辈子我不会忘了你们的,以后家里有困难一定就告诉我,我出钱出力都是应该的。”

隔了几天,五舅带着舅妈从省城回来了,他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村的风俗,他回来是给姥姥和姥爷上喜坟的。

上完坟,五舅和五舅妈来到了我们家里,另外几个舅舅也都来了,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们,可是由于屋子窄小,人多坐不开,我们只好在院子里摆了一张大桌子吃饭。

吃完饭,五舅围着我家低矮的石头房子转了3圈儿,他和舅妈小声商量了一会儿,把我父亲和母亲都叫过去了。

五舅说:“姐,姐夫,刚才我和晓雯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要帮你们家翻盖房子。我8岁那年来的时候房子就这样,到现在你们还住在这房子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咱们得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咱们翻盖房子,咱就盖得像模像样的,我想让你们住上楼房,我让晓雯出一张设计图纸,咱们把房子好好的设计一番舅动工。”

可是父亲母亲一听却不同意翻盖房子,父亲说:“五弟,你的心意是好的,我们领了,但是盖大房子可得花不少的钱,我不能让你出这个钱,你刚刚成家立业也不容易,虽然你挣的多一点,但是在省城花销也大呀!”

这时我舅妈说:“姐,姐夫,你们不用操心钱的事,刚才我粗略算了一下,盖一座二层楼房花几万块钱,现在我们有这个能力,我听我老公说过,没有你们的帮助和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我们帮你们盖房子,这是应该的。”

父亲干过多年的建筑,他有一些经验,他从我们这里找来了一支建筑队,根据我舅妈设计的图纸,很快我们家的房子就开始动工了,

一个月后房子竣工了,五舅和五舅妈又回来了一趟,五舅又拿出了一些钱给父亲,让父亲装修房子。

父亲把二楼最大的那两个房间留给了五舅和五舅妈。

父亲对五舅说:“五弟,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以后你回来的时候住在这里就行了。”

五舅笑着说:“姐夫,我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了,咱娘走了以后,你和我姐在我心里相当于父母了。”

我家搬进了高大气派的二层楼房,全村人羡慕不已,夸五舅是个有良心的人。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五舅就回来了,我们把我那4个舅舅也都叫过来了,因为我们家里宽敞,大家在我们家里欢聚一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舅一直说我们这个大家庭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他远在省城,但是有空就想回来。

村里人都非常羡慕,说父母不在了,但是我母亲和舅舅兄弟姊妹六个却一直热热乎乎的。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更应该称为最亲的人。

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一切,我姥娘和姥爷虽然早早地离开了,但是这六个子女相扶相携,抱团取暖,终于苦尽甘来,过上了好日子。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