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解放军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的番号,纵队改为军,下面的师、旅、团、连均不变。但是,陈赓率领的中野第四纵队却例外地改编为第四兵团,原来纵队下属的旅则直接升级为军。

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放战争中,陈赓第四纵队下辖三个旅,即第10旅、第11旅、第13旅。在这一次大整编中,原第10旅、第13旅及豫西地方部队组成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治委员刘有光,副军长陈康;原第11旅、第22旅和起义的廖运周师组成第14军,军长李成芳,政治委员雷荣天,副军长王启明。每军辖3个师和5个直属营,兵团部设直属榴炮团。

这次整编中,陈赓部队高配,主要是由于他们以前一直都是低配。

一、陈赓部队的旅长都是老红军出身的将领。

如周希汉、李成芳、雷荣天、陈康等都是老红军出身的,且在红军时职务就不低。但是,在解放战争,他们一直担任旅长。与他们同级别的将领,早都是军师干部。

这就是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陈赓部队干部的级别一直比较低,论资历,与他们在全军中的地位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陈赓纵队的地位在全军中又是比较高的。

陈赓纵队,虽然名义上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中原野战军),但事实上是由党中央直接指挥,如挺进中原中,陈赓纵队是与陈粟、刘邓并列的三大主力,是党中央“三颗棋子”中的一颗——它的地位并不比陈粟、刘邓大军低多少。

三、陈赓第四纵队在淮海战役中功劳巨大。

在淮海战役中,陈赓纵队担负着中野最艰巨的狙击和攻坚任务,如在浍河阻击黄维,在总攻中攻击李围子等最坚固的阵地。据《陈赓传》记载,陈赓纵队是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伤亡最大的部队。

论功劳比,他们一个旅的战斗力,不输于其他部队任何一个纵队(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陈赓纵队下级单位,虽然是旅,但一个旅的总兵力,与其他部队一个纵队的人数大体相当。

正是基于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党中央统筹考虑,全面进行衡量,令陈赓纵队在整编中上提为兵团一级,其麾下的几个旅升级为军。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