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一天,时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的周恩来派情报组组长陈赓,找一个下属对接工作。陈赓找到他家里,与他交代完工作后,简单攀谈了一会儿,就匆匆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立即向周恩来汇报了见面时的细节,并总结说:

“此人绝不可重用,日后叛变的可能性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听从了陈赓的意见,没有对此人委以重任。果然在四年后,陈赓的预言变为现实。

此人先是背叛了我党,成了人人痛恨的国民党特工,后又背叛了民族,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那么,这位下属是谁?陈赓是凭什么认定他会叛变的?

他叛变后又干了哪些坏事?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重用

这位叛变之人名为李士群,1905年出生在浙江。他自幼没有父亲,家里条件十分不好。但母亲还是砸锅卖铁,供他进私塾念书。

李士群本人也没辜负母亲,学习成绩还算优秀,并最终考上了当时的名校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号称是革命摇篮,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等人都曾在执教。

在这样的氛围下,李士群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初期表现也算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地下党组织就专门选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接受深造,之后又选拔他到苏联特种警察学校进行了特别训练。

学成之后,李士群立即就被地下党组织派到了上海。来到上海之后,时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的周恩来特意派当时的情报组组长陈赓,来找他接头。

陈赓收到任务后,很快就前往李士群租住的公寓,向他交代了工作之后,又攀谈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中央特科后,陈赓却立即找到周恩来,向他汇报说:

“李士群日后叛变的可能性很大,万不可重用此人。”

周恩来本人虽然与李士群没有私下往来,但也是了解过此人的,觉得他业务能力还不错,一直有意栽培。

李士群当时能进苏联特种警察学校受训,其实就是周恩来安排的。所以,他听了陈赓的汇报后,也是非常纳闷,反问陈赓说:

“你只与他有一面之缘,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向周恩来解释说:

“我们特科的干部平时为了掩人耳目,在人前,穿衣吃饭都很讲究,但在人后,却是居于陋室而不改其乐。
但李士群不一样,我到他家里后,看到他室内的摆设都十分精致且讲究,说明他一个极重生活品质的人,这样的人是受不了革命的苦的,被敌人一威逼利诱,必定会反叛。”

周恩来听后,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就笑着对陈赓说:“单凭一个家居摆设,就断定他不能吃苦,是不是有些太武断了?”

陈赓接着解释说:“单凭这些,确实有些武断,所以我就故意问了他在苏联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李士群却抱怨了起来,亲口对陈赓说自己在苏联过的日子太苦了,组织上给的生活费又太低了。

表示自己平时根本就填不饱肚子,不得不在上课间隙到工厂去做工,来贴补开支。说到这里,陈赓更是气愤了:

“他最后还又‘教育’我说,组织首先要照顾好大家的生活,否则大家都无心革命了。
但这不是干革命的常态吗?国内的条件还不如苏联,在苏联他都忍受不了,更何况是在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周恩来已经信了七八成了,因为陈赓的话使他想到了不久前,刚刚叛变革命的贺治华。

贺治华能力也不错,还曾与邓颖超等人结拜,成了中央妇委“八姐妹”。但唯一缺点就是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组织给的生活费远远保不住她的日常开销。

当她得知国民党悬赏3000美元捉拿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之后,就经不起诱惑,将其出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的教训,使得周恩来不得不对陈赓的分析保持谨慎,但从用人不疑的角度来看,周恩来还是不想在思想上,直接判一个同志“死刑”,所以又追问陈赓说:

“除了贪图享乐,不能吃苦外,你还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陈赓当即回答说:

“当然还有,他还问我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失败了,说明革命要胜利实在是太困难了,今后我党有什么打算。可见他对革命前景也不是很有信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听了后,脸色立即就变了。因为他清楚,在革命力量还相当弱小的时期,信心是比黄金还重要的东西。

有的人可能会注重享乐,但只要对革命有信心,享乐也可能变成动力。否则,即使他现在再忠心无比,革命一旦陷入低潮,他必将会出现动摇。

结合陈赓汇报的这两点,周恩来最终决定,不给李士群安排重要工作,而只是让他以《蜀闻》通讯社记者的身份,跑跑外围,多从社会面收集一些对我党可能有用的消息。

但即使是这样,李士群还是在跑新闻时,遭到了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抓捕,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叛变革命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叛变革命

他被捕后,我党正在积极营救时,他竟然没向组织汇报,就擅自托关系,拜了青帮大佬季云卿为“老头子”,加入了青帮。并在季云卿的担保下,成功出狱。

出狱后,党组织对李士群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但考虑到事有从权,所以就没有处分他。

此后,组织仍让他以继续蜀闻通讯社记者的身份活动。但由于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所以就被国民党盯了梢,经常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抓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李士群有季云卿做靠山,所以国民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通常关几天就放了。如此反复了七次,使得李士群更加有恃无恐。

直到1932年,李士群第八次被中国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