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12年初,湖南新军步兵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军营里,三个年纪不大的士兵如往常一样,在训练后又聚到了一起。

他们坐在离营地不远的红枫坡上,年轻点的士兵开始说起来了之前没讲完的故事。

三人进入新军营的时间都不算长,却在这段时间的相处里,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感情深厚。

尤其是最小,也最晚进军营的少年,经常能得到两个“大哥哥”的照拂。

凑巧的是,这天正好讲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部分。

年轻士兵的故事正说得兴起,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的画面,在他的讲述下似乎重现在了几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他说到三人郑重向天地立誓结拜为兄弟时,他们人不约而同地盯着眼前的红枫。

彼时三人所处的军队接到了消息,这场斗争已经接近尾声,到那时再也没有这样朝夕相伴的日子了。

思及此,他们决定效仿故事里刘关张,也来一场“红枫结义”。

当时这场结义只是为了这段战友情,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几人再见已是时移世易。

当年那个处处受照顾的年轻士兵,建国后成了主席。

这三个人究竟是谁呢?在他们身上,又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

革命的起点

在我们的印象里,毛主席的形象一直是党中央的一名“智者”,他一直在大后方指导着党的前进方向,从未见过他出现在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革命早期,毛主席也曾当过一名普通的士兵。

“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在后来说起辛亥革命时,毛主席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

的确,历史上我们总把这场战役称之为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座里程碑”,就连历史课本上给予它的定义都是:

“它不仅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实,在这样一场极富历史意义的革命里,同样也有着毛主席的身影。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此时年仅18岁的毛主席恰好在湖南长沙求学。

为了响应辛亥革命,湖南的革命党人活动异常频繁,除了积极组织新军起义,还有不少先进知识分子在青年学者当中传播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的湖南学者中,年轻的毛主席也受到了这些革命党人思想的影响。

“长沙城外打了一场大仗,工人在城内攻占城门,支援拥护革命的军队攻城。”

后来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即使那场革命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毛主席依然感慨万千。

当时和毛主席一同求学的不少青年学生,都被动或主动地卷进了这场盛大的革命旋涡。

怀着满腔热血的毛主席,当时也有着救国梦,在号召下他依然决定投笔从戎,扎根军营。

革命起义之初,云集在全国的起义军队伍,非常繁杂。

虽然决定参军,但要投身哪支军队却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据后来毛主席回忆,他其实为了参军走过很多地方。

有地方豪绅组织的军阀,也有爱国学生组成的学生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些部队要么并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只不过是为了建立起另一个封建特权,要么是不够成熟,玉龙混杂。

于是,他还是决定离开青年学生群体,去正规军的队伍当中实现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