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这样说:“我们正在做梦的时候,在梦里面所有的东西,对做梦的人来说非常真实,跟现实生活完全一样的。如果我们把梦里面的这些情况、这些现象拉长,拉到八十年、九十年,那这就是人生,这就叫做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言归正传,聊一聊“梦”……

神奇的夜游

“这一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在卧室睡觉。睡着,睡着……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这种现象叫做“梦游”,又称“睡行症”,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也就是慢波睡眠的阶段。儿童“梦游”可能更多一些,俄期儿童(4-6岁)“梦游”的占比在1-6%之间。其可能的原因包括:受到应激刺激、平时缺少关爱、神经发育迟缓、遗传因素等。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分析,睡觉时“自我”休眠,被压抑的“本我”通过“夜游”,释放被压抑的能量。一般来说,“梦游”的人会在自己熟悉的场合做一些熟悉的动作,比如走到客厅,打开电视,开灯、关灯等。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完毕,就自行返回卧室睡觉。

“梦游”会遗传。曾有案例记载:一家人进入梦乡。半夜里陆续“起床”,走进餐厅,有的开冰箱,有的端盘子,一起享用了一顿牛排大餐后,各自返回继续睡觉。

遇到“梦游”的家人,可以轻轻地唤醒他——这是有效的“厌恶疗法”。

千万别吓着了

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体不能动了。这是什么鬼?

“鬼压床”,也就是通常说的“梦魇”。如果在快速眼动期直接醒来,虽然意识已经清醒,但是肌肉仍处于低张力的“睡眠”状态,于是产生一种身体不受控制的错觉。

“梦魇”往往会吓着自己,“今天怎么这么不顺?”其实,更多的是因为生活中的压力有点大。研究表明,40-50%的人经历过“梦魇”。对此不必太过紧张,也不用大师“开光解厄”。

如果说“梦魇”会吓着自己,那么“夜惊”就容易吓到别人。怪声咕叫,面目狰狞……醒来以后却什么都不知道,真是气死“宝宝”了!这种现象在小朋友身上比较多见,可能是大脑的觉醒机制尚未发育健全。

最可怕的,应该就数“噩梦”了。在刺激最强烈的时刻惊醒,直接从床上跳了起来。现实的创伤在睡梦中,强迫性重复,巨大的能量冲破了防御机制的阻隔,直接从潜意识中涌入了意识层面。比如,车祸以后经常梦到……那种真实很难独自面对,也许心理医生可以帮上忙。

周公不解梦

《中庸》里面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算卦准不准,就看诚不诚——“至诚如神”。

什么叫做“诚”?诚,是言成。说了不是去做,做了未必做成。心诚则灵,大有深意。

传说有本书叫做《周公解梦》,做梦了,是吉是凶,查一下一目了然。也许周公会解梦,但是查字典不叫解梦。

梦到考试答不出,往往成绩会很好;因为怕考砸,复习得更认真了。那么,梦到答得好是不是就落榜呢?其实也未必,因为考生会觉得“考神附体”,特别有信心。

梦到的一切都在梦中,现实生活怎么过,取决于自己。

科学家来解梦

做了一个梦。什么意思?可以尝试着分析分析……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是不是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呢?还是说小时候冷冷清清,从来没有客人?

梦到客人来了,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是很期待?还是觉得很烦人?

客人来了,作为主人,在哪里招待客人呢?是客厅?还是卧室?

客人进了卧室,是同性?还是异性?卧室里有没有床?一起做了什么事?抽烟?吐痰?这样的“坏事”,反而说明非常期待和“客人”发生更紧密的连接。

屋子里有没有窗?如果有窗,是想把“客人”从窗子扔出去?还是想把客人抽的烟蒂扔出去?

有没有歪斜的东西?那些东西也许是“邪恶”的。

爬楼,在最高的地方一览无余,有一种无比的快感。

飞翔,也许是轻盈地释放自己,也可能是寻找安慰——“我能飞,我比你们强……”

老鼠?“除了爸爸,我还有五个哥哥。”“你家确实好多‘老鼠’……”

悬崖边,对客体关系的失控感;刹车不灵,难以控制的感觉。

坠落,也许是希望远离某段关系,也可能是因为集体潜意识。

水,仿佛回到母胎,被羊水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