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泽区:因明洪武年间修建,太原城八门之一的迎泽门而得名。迎泽门(俗称大南门)。1997年,以“迎泽”为名将原南城区改为迎泽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杏花岭区:因明代晋王府的花园而得名。明洪武年间,此地为晋王府的花园,多植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名“杏花岭”。1997年,以“杏花岭”为名,将原北城区改为杏花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小店区:因原小店村而得名。村落形成于北宋初年,宋朝水淹火焚晋阳城后,该地成为新建的平晋县向西通往晋阳故城之汾河渡口要地。因店小且多,故称小店。1997年,将原南郊区东半部分改为小店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晋源区:因居晋水之源而得名。史载“夑父迁晋水之旁”,而唐国改称为晋。1947年,设晋源县。1954年,原第六区改为晋源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尖草坪区:源于明代修建的拱极城(俗称“新城”),该城周长四里,高四丈,城上四角建有敌楼,楼为歇山顶式,城门外均筑有瓮城,西、北、东三门瓮城上各有重楼一座,为砖木结构,气势宏伟。西门外有草坪,生长茂盛,故称“尖草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万柏林区:源于辖区内万柏林村。该村初建于宋末元初,原为一家姓林的庄园,因其庄园规模宏大,遍植柏树,遂得名“林家柏园”。后谐音演变为“万柏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古交市:隋开皇十六年,置交城县,后改为交城。唐天授二年,交城县迁往现在的交城却波村。原交城改称为故交,后演变为古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清徐县:古称梗阳,隋开皇十六年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因县西清源水为名”,属并州。1952年,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成为清徐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阳曲县:据县志载,阳曲之名始于汉,以“河千里一曲,当其阳”而得名。曾更名为汾阳县,后复称阳曲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娄烦县:史载“周王绘图有楼烦国”。楼烦曾是古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名。1971年,复建娄烦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想要了解哪个城市的名称由来,欢迎给小秀才留言!下期就是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