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时,便认为欧洲国家不应该在对外政策上跟随美国的步伐,并宣称法国将坚持战略自主。然而,马克龙在中国发表的这番言论却遭到了国内反华势力以及一些西方媒体的批评。

更为令人没想到的是,马克龙离华后不出48小时,局势再发生变化,法方公然提出窜台计划。难道马克龙政府要向国内乃至欧洲的反华势力屈服,听从他们的“建议”,从而拒绝对华“软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访华时告诉媒体:欧洲人应该将做决定的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显然,马克龙已经意识到美国近年来正在干涉欧洲国家内政,并试图让这些国家成为美国的“跟班”。所以,马克龙在表明自身态度的情况下,喊话其它国家不要再听从美国发号施令,并暗示美国所实施的对华政策并不适用于所有欧洲国家,欧洲国家应该自己做决定。

马克龙来一趟中国,在表明不会干涉中国内政,即台海问题的情况下,也得到了中方的友好回应。此后,中法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订单,中方将向法方支付约200亿美元购买空客飞机;双方还将在电力系统建设、生物燃料等领域加强合作。不得不说,马克龙此行收获颇丰。然而,不少西方媒体却认为马克龙此行丢了欧洲国家的“脸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世界报》评论称:马克龙出访中国,并没有与中方谈及乌克兰问题,只是一味地对中国“示好”。该媒体认为,马克龙对华“软弱”,并且在中国的一举一动过于谨慎。

法国独立智库自由研究所所长夏尔·加夫也持相似看法,他认为:相较于马克龙对中方的友好态度,中方则表现得较为“冷淡”,虽然法国获得了一些订单,但中国依然没有给欧洲政治层面的承诺,马克龙此行一无所获。

《华尔街日报》认为,马克龙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马克龙对中方示好并要求欧洲国家实现战略自主的行为,将让中国误以为法国乃至欧洲国家会站到中国那边,从而破坏美国对中国形成的“战略威慑”。美国参议院议员托德·杨甚至认为,马克龙在中国遭到了对方的“威胁”,并要马克龙时刻保持清醒,避免被中方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更为直接,他在访美前表示:某些国家领导人想要与远东的一些国家加强合作,与别国和平共处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欧洲国家领导人更应该与美国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改变对外政策。他还强调,在俄罗斯“挑起”俄乌战争的情况下,美国正在确保欧洲国家的安全。

看来,由于马克龙是在访华时发表相关言论,所以这番言论在不少西方媒体乃至政客看来都是错误的。莫拉维茨基还要马克龙放弃战略自主,在美国的“保护”下生活。可见西方的某些政客深受美国影响,并要马克龙也远离中俄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即使马克龙已经表明:干涉中国台海问题将会让欧洲陷入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危机,法国国会依然在马克龙离华不出48小时后宣布:一批法国议员将在本月16日窜台。法国国会表示,在4月下旬,还将有由法国上议院议员查理带队的5人团窜访台湾地区。

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则紧随其后表示:台当局将向窜台的法国议员说明他们的需求,并让法国对台当局提供更多支持。

法国国会的这番举动,显然是要推翻马克龙此前对中方许下的承诺,公然挑衅中方。台海问题是中方红线,然而在法国国会有如此不合理举动之时,马克龙却选择保持沉默,大有默许法国议员窜台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政府的行为前后矛盾,或有两大原因:

其一,虽然马克龙想要让法国乃至更多欧洲国家实现战略自主,并摆脱美国的控制,但这并非一日两日就能达成的目标。

此前拜登推出会损害欧洲企业利益的《通胀削减法案》之际,法国便对美国无可奈何。若法国想要在政治层面彻底消除美国的影响,就得制定更为详细的计划,可能还会引发美国的制裁。去年年底,美方还承诺法国,会增加两国在国防核心技术层面的合作,而法国的核动力航母确实不如美国的。所以,法国在某些层面还得与美国保持联系,就不太可能在这时与美国翻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法国与中国,甚至是欧洲与中国的联系都在增加,但法方仍在观察中国这个日益强大的合作伙伴。所以,马克龙或许也在借台海问题“试探”中国,看中美关系究竟会有何变化,中方是否有排除一切干扰解决台海问题的能力。

但是,若事实真是如此,法国的对外政策便与印度无异,他们都试图在中美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这样的法国,对合作伙伴未免失了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