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顺应时代潮流,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他参选议员,渴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他参加同盟会,策划和领导过起义,为革命理想而奋斗;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参加护国运动;

他拥护孙中山,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南下参加护法运动;他主政广东期间,禁赌禁烟,政绩颇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炯明

但是,他也背叛革命,反对孙中山先生北伐,鼓吹“联省自治”;他发动“六·一六”兵变,指挥部下叛变,炮轰孙中山先生当时的住所粤秀楼;他胡言妄语,公然鼓吹“反共反革命”······

他既想着改良,又参与革命;既获得赞誉,又落下恶名;他曾是功臣,又反叛成逆寇。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晚景如何呢?他死后,他的子女们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革命先驱蜕变成野心军阀

陈炯明出生在广东海丰县白町乡的一个绅商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使得他在逆境中发愤图强。28岁时,陈炯明顺利考上广东法政学堂法科速成班。

毕业后,陈炯明回到家乡,创办了《海丰自治报》。不久后,当选广东省首届咨议局议员并顺利当选,并出任法律审查会会长一职,到31岁时,加入了同盟会。

之后,陈炯明和革命党人一起,策划过几次暗杀和起义活动,最重要的一次就是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同盟会派到了香港,着手策划东江起义,经过激战,光复惠州。并且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出任了广州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炯明在主政广州期间,禁烟禁赌,颇有成效;整饬吏治,革除积弊,倡导新文化运动,开一时风气,时人多有称赞。

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不错成绩的陈炯明,野心便开始膨胀了。他以“保境安民”自居,吹鼓“联省自治”。并暗中勾结吴佩孚、唐继尧等军阀,阻碍孙中山先生推进北伐大业。之后更是丧心病狂地指使心腹洪兆麟暗杀支持北伐的粤军参谋长邓铿

陈炯明明里暗里小动作不断,彻底激怒了孙中山先生,不久之后被罢免了除陆军总长之外的所有职务。陈炯明被撤职当晚便回到了惠州,开始着手策划反孙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不久,陈炯明派心腹部将叶举率领4000多人,气势汹汹地包围了观音山,随后向孙中山先生的住所越秀楼猛烈开炮,观音山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幸好孙中山先生提前得到消息,并在其夫人宋庆龄女士的掩护下顺利逃出,避免了一场灾难。

对于陈炯明的恶劣行径和无耻行为引起国人公愤,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1月4日在上海通电全国,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剿灭叛徒,并得到滇军和桂军的响应与支持。在强大的联军面前,陈炯明一败涂地,最终逃亡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陈炯明在香港病故。陈炯明临终时,留下的遗物不过是几箱旧衣服和十来块大洋,一家人窘迫到连口棺材都买不起,只能用一张行军床来停尸,最终下葬的时候用的还是他为母亲预备好的棺材。

陈炯明的妻子是他的老师的女儿黄云女士,他与妻子育有8个子女,5个女儿,3个儿子。

他的8个孩子后来的境遇或多或少都受到陈炯明所作所为的影响。既有远渡重洋,漂泊异国他乡的,也有失踪而杳无音信的,或者在国内无依无靠,一生清苦的。看到他的孩子的境遇,我们不得不感慨,有些时候,“父债”,真的要“子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女陈宝瑶——年轻守寡,一生漂泊

陈炯明的大女儿名叫陈宝瑶,出生于1898年,是一位比较传统的知性女子,温婉贤慧,知书达理。早年与川军一名旅长的副官相爱,并最终喜结连理,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陈宝瑶的丈夫是一名忠勇的军人,追随孙中山先生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后参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北伐战争,跟随北伐军一起,从广东打到湖北,在攻打武昌的时候不幸被流弹击中,身受重伤,终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宝瑶得知丈夫阵亡的消息伤心欲绝,哭得撕心裂肺,昏死过去好几次,一连几天,茶饭不思,形容憔悴。作为一名读过诗书的女子,她此时此刻应该比常人更能体会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残酷与绝望。

曾经恩爱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她后半生永远的痛,曾经的美好在今后的日子里却如同一把钢刀,一次又一次地割裂她的心房。甜蜜与美好,变成了冰冷与决绝。人生际遇,时也,命也!

陈宝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便决定守着亡灵度余生,不再改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名女子,失去了丈夫,便失去了依靠,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她的父亲陈炯明还背叛了革命,国民党免不了会打压她。她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如同浮萍一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在一些亲友的帮衬下,勉强度日。

多年后,陈炯明的好友见陈宝瑶生活凄苦,于心不忍,便帮助她到了美国旧金山。陈宝瑶在旧金山开一家书店,生活从此才算有了着落。此后,陈宝瑶一直在旧金山生活直到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女陈碧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陈炯明的二女儿叫陈碧瑶,出生在广州,年轻时是一名新派的女学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比较大。陈碧瑶从小就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学习也很用功,成绩非常优异,她精通英语、俄语等多门语言。

陈炯明早年曾与列宁有书信往来,陈碧瑶就是父亲的好帮手。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被马列学说深深触动,这对她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陈炯明失势以后,陈宝瑶便在父亲好友的资助下,离开父母和家乡,远赴苏联求学,走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宝瑶到达苏联之后,考入了圣彼得堡医科大学学习医学,并且还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她在求学期间努力学习医学的专业知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了苏联医药工业部工作。

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受马列主义影响的她,能在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工作,算是一件人生幸事吧。有理想,有事业,有信仰,有能力,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人生也算充实了。

二战结束之后,陈宝瑶被派到了华沙的一家医院工作。她没有犹疑,一干就是十几年。可以说她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都献给了苏联,某种意义上讲,是献给了她的理想与信仰。她活得很充实,也很纯粹,这样的人生,让人羡慕不来。

晚年的时候,陈碧瑶曾回国祭扫过父亲的墓。几十年的光阴如同弹指一瞬,从骨肉分离到天人永隔,她的内心肯定是无比酸楚。想想陈炯明后半生对共产主义的敌视,而陈碧瑶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若是黄泉路上父女相遇,他们的对白又会从何谈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女儿陈瑞瑶——体弱多病,花季凋零

陈炯明的三女儿名叫陈瑞瑶,身材娇小瘦弱。陈瑞瑶出生时体质就比较差,她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感冒发烧,身体免疫力较差。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又一次患上了重病,限于当时医疗水平不高,落下了气喘的病根。

再加上当时广东战乱不止,陈炯明带兵打仗,时常东征西讨,陈瑞瑶也只能跟着父亲四海为家,居无定所。这对她那本就瘦弱的身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次次的颠沛流离,导致她的病情一次次加重,身体日渐消瘦,难以支持。

随着陈炯明兵败逃亡香港,陈家日薄西山,江河日下。陈家虽有心为陈瑞瑶治病,奈何无力负担高昂的医药费,陈瑞瑶最终在二十一岁的时候便香消玉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女儿陈淑瑶——协助抗战,晚年圆满

陈炯明的第四个女儿名叫陈淑瑶,是陈炯明几个女儿当中人生比较圆满的一位。陈淑瑶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去到了美国,在美国生活学习和成长。当她看到了美国的繁荣、发达与富强,想到祖国山河破碎,百业凋零,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由于她的父亲是致公党的首任“总理”,因此,在父亲余荫的庇护下,她也顺利进入了美国旧金山致公党分部工作。这份工作虽不能给她带来多大名利,但至少能让她在美国拥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淑瑶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她在美国积极活动,四处奔走,到处募集物资,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紧俏的物资从大洋彼岸运回国内,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让国人坚定了抗战的信心,看到胜利的希望。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独有的家国情怀,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信仰什么主义,当有外敌入侵之时,我们总是能抛开分歧,团结一致,挽救民族危亡,这就是流淌着我们血液里的基因,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陈淑瑶后来嫁给了一名旧金山的美国人,夫妻二人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虽然平凡,但是却美满而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晚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女儿陈娓瑶——默默无闻,不知所踪

陈炯明最小的女儿叫陈娓瑶。陈娓瑶相比于她的几个姐姐,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陈炯明去世之后,陈家的事情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了。特别是这样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小女儿,更是无人关注。

坊间虽有传言她流落到了南洋,但始终没有得到证实。陈娓瑶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大户人家中最小的千金小姐,按常理应该是最受宠爱,最引人瞩目的。而陈娓瑶,连一声叹息,一个背影,都没有给世人留下,就这么默默地失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子陈定夏——与父亲同日下葬

陈炯明的长子陈定夏,年幼时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的孩子,且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为人也温和敦厚,十分讨人喜爱。

1933年,陈炯明病危之时,他正与弟弟一同在上海求学。当他接到家里来信,得知父亲病重,心急如焚,急忙收拾好行装带着弟弟一起踏上了返回香港的旅途。

然而,在返港途中,陈定夏却不幸染上了疫病,以中国当时的医疗条件,这基本是宣判了陈定夏的死刑。陈定夏一路舟车劳顿,身困体乏,病情日益严重。

陈定夏回到家后,就卧床不起,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陈定夏离世这天,也是陈炯明出殡的日子,于是父子二人一同安葬了。

想想陈炯明出生之时,是其父亲高中之日,而他下葬之日,却是亲生儿子离世之时。这究竟是造化弄人的巧合,还是陈炯明因其所作所为的咎由自取,他已经无法细想,这一段,也只能留给后人细细评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子陈定炎——学有所成,替父翻案

陈炯明第二个儿子叫陈定炎,1923年出生在香港。

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后来考入交通大学学习。在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便去了美国深造,获得了航空、机械工程等多个学位。在25岁的时候就获得了特拉华大学的硕士学位,27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可谓是青年才俊,年轻有为。

陈定炎博士曾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通用动力公司担任研发组经理十多年,后进入美国政界,任康涅狄格州海岸警备队行政督办。他还在美国多所大学兼有教职,是康涅狄格州科学院成员,也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终身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定炎在美国的事业可谓是顺风顺水,很有一番作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在海外打拼的华人华侨中的翘楚了。

他不仅事业有成,生活也非常幸福美满。

他与妻子育有三女一男,一家人生活富足而安定。他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儿子陈道威也获得了博士学位,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子女的成才让夫妻俩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满足。

到了陈定炎的孙辈,他们这一支依旧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陈定炎有两个孙子,四个孙女,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在自己的专业和领域也有一定建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陈炯明,陈定炎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完美,很令人羡慕的。事业有成,儿孙绕膝,幸福美满。

可是,陈炯明的所作所为让陈定炎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他想为陈炯明翻案。

是的,谁愿意自己的父亲一辈子背负骂名,且死后还要被人戳脊梁骨呢。所以,陈定炎的心结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陈炯明的一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儿子,想要为父亲正名,也是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定炎退休以后,时间非常充裕,精力也还旺盛,因此,他开始转向了历史学的研究。他主要的研究重心就是陈炯明的所作所为、与孙中山先生等民国时期重要人物的关系,陈炯明的政治理想与施政理念等。

然而,毕竟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资料并不是很丰富,因此,陈定炎的研究主要参考的是《华字日报》,很多情况下都是孤证,并没有其他史料相佐,因此,陈定炎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获得多少人认可,甚至还遭到有关学者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陈定炎依旧把他的研究成果编写成了《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恩怨怨》。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赞同的,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有反对和批评的。

陈炯明一生的所作所为本来就饱受争议,因此各家之言也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该书与其说是为陈炯明翻案,倒不如说是为了了却陈定炎的一个心愿更切实际。

2006年,陈定炎病故于香港,终年8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儿子陈定炳——下落不明,后世不详

相比于两个哥哥,陈定炳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人们对陈炯明的这个小儿子不甚了解。不知到底是巧合,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不管是陈炯明的女儿,还是儿子,最小的那个都是下落不明,人们几乎寻不到他们的任何踪迹。

最小的本应是最受宠的,而如今却是最默默无闻,最被人所忽略的。

陈炯明一生从革命先驱蜕变为封建军阀,让一个本来人丁兴旺,大有前途的大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子孙后代也各奔东西。他当时如果能在革命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今天,陈炯明的墓稍显寂寞。除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恐怕很少有人会想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参考: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陈炯明》,2015.03.25

《文史天地》:《谜一般的人物陈炯明》

《北大史学》:《向“正统史观”发出的有力挑战——评陈定炎、高宗鲁新著〈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

《陈炯明集》,段云章,中山大学出版社

《罕见民国书籍:陈炯明离世》,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