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4陆海财经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新加坡、美国、阿根廷、德国、塞尔维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等20余国的中外嘉宾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机遇中国:品牌出海新时代 从重庆走向世界”主题,从全球产业变局、全球供应链深刻重构、中国企业出海等角度进行分享,帮助企业对全球市场建立新的认知、提供应对出海难题的新思路。

本次论坛由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联合举办,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外事办、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部门支持。

品牌出海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聚焦全球产业变局与中国企业出海机遇,全球知名战略学者、AlphaGe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地缘政治、全球化、外交议题专家帕拉格·康纳表示,发展基础设施能够激励国家出口、提升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正在引领“新丝路”建设,积极参与机场、高速公路、航空货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国家间合作形成全球公共产品。康纳认为,通过基础设施连接人与资源、技术与人是进一步完成全球网络互联互通、重塑全球文明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林雪萍做主旨演讲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的深化,中国应如何打好这场“供应链攻防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表示,全球供应链开始呈现出脆弱多变、复杂交织的新形态。中国制造的再国际化战略应积极融入其中,力争从“有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转变为“供应链能力的跨国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及新加坡CEO曹虎做主旨演讲

中国企业从出口到出海涉及哪些重点产业?企业品牌全球化应关注哪些问题?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兼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武超则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多重优势,构成出口销量持续成长的核心逻辑。我国车企已通过海外经销、当地建厂、“反向合资”等方式登上世界舞台,她坚定看好汽车出海广阔的增长空间。此外,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及新加坡CEO曹虎提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发展壮大要扎根中国,因为企业的人才、文化、制造和工程红利都在中国。我们不能走无根的国际化道路,扎根中国是企业成功走向海外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2024》发布

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认识海外市场、辨析海外风险、赶上海外浪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在论坛中推出了《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2024),由该所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钱伟发布。该报告既囊括了企业出海的宏观大势研判,也覆盖了二十多个行业的出海经验和案例,用专业的洞察和分析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2024)在2024陆海财经论坛上发布

发达国家的出海历史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我国企业出海的优势和难点为何?各行各业中已经有哪些企业在海外市场如鱼得水?钱伟表示,从出口到出海,是企业全球经营、品牌建设、文化输出能力的综合提升。出海更加强调在海外市场的长期经营发展、品牌价值建立、文化理念输出,对企业的要求有全方位提升。他观察到中国企业正通过投资自建、供应商合作、并购等路径推进出海,目前布局上除了欧美外,也在积极拓展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

为企业提供对话机会、实战方略

在论坛的对话环节中,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哈佛商业评论等国际财经媒体的相关负责人,与阿里国际站、亚马逊中国的商务负责人,以及通道物流领域,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出海企业的高层专家,共同探讨了企业如何构建高效销售渠道、开展本地化营销策划、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等话题。他们分享了企业在跨境融资、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并讨论了如何利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交化智能化跨境平台,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出海,为企业提供实战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宾对话:出海3.0时代,如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

论坛还举办了“重庆造”产业出海资源对接会,邀请进出口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律所等方面的负责人,进行4场主题对接会。分别为:中国企业如何融入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开发的政策与法律应对、中国企业出海如何获得跨境金融支持、开通国际电商独立站、跨境电商网店的路径与流量玩法。

当日晚上举办“陆海之约”交流晚宴,驻华使节、外国驻川渝总领事、知名企业家、跨境支撑服务单位以及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参加并餐叙交流。相关政府部门还介绍了重庆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