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蒋介石亲自任命的“剿共司令”,却放下豪言:蒋介石让我剿共,我非要剿蒋,用他的拳头打他的嘴巴!

他甚至冒着一旦泄露,自己必死无疑的风险,向共产党传递“绝密”信息,也正是凭借这份信息,红军才做出了长征的决议。

这份信息被定义为“一份儿关系到红军命运的情报”,而他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解放前夕,这位国民党少将神秘消失,毛主席得知后,发出命令:一定要找到他!

明明处在对立战营,他为何屡次帮助共产党,后来的他又因何失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敌人”的绝密情报

1934年10月7日,一个“老叫花子”来到瑞金,见到红军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见周恩来。

而另一边,周总理在得知来人的名字后,立马下令:快马将人送来!

当周总理见到来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还缺了4颗门牙时,怔愣了一瞬,直接迎上前:项与年同志,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项与年颤颤巍巍的打开身旁一个破旧的布袋,从最底下掏出了4本带着馊味的新华字典:这是莫大哥送来的情报,关乎党的未来,您快看看吧!

他嘴中的“莫大哥”是莫雄,是国民党的“剿共司令”,这份来自“敌人”的情报究竟是什么?他的情报可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与年

1934年10月初,莫雄接到蒋介石的密令:速至庐山参加秘密军事会议。

当莫雄赶到庐山,发现整个牯岭都被围了起来,可见此次蒋介石所谋甚大。

与会者有200多人,莫雄放眼看去,全都是他的老相识,也都是蒋介石军中的骨干臂膀,莫雄心里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会议刚开始两天,其中的内容就让莫雄胆战心惊,这是蒋介石为一举剿灭“苏区”下的一盘大棋。

与前四次围剿计划不可同日而语,这第五次围剿又被称为“铁桶围剿”,是由蒋介石的法西斯德国顾问提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雄突然想起,自己两个月前在德安看到部队新增了数十数百的美国大型军用新卡车,而且还有大量的铁丝网源源不断的被运到驻地。

当时,他就意识到,可能后面会有大型行动,如今听了蒋介石的介绍,果然不出他所料。

蒋介石准备派出国民党150万大军,以瑞金为中心点,形成半径为150公里的包围圈,对包括瑞金在内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包围。

对于这个计划,蒋介石做好的充足的准备,有十分严密的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的地图上,划分了很多编了号码的格子,要求各个部队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对应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安装铁丝网,布有线电话网,修筑碉堡等战斗工事。

布置完毕后,每日向中心位置推进7-8华里(1华里为0.5公里)。

每推进1华里就布上一重铁丝网,每5公里就建一道碉堡线。如此部署,大概半年的时间,就能对苏区形成合拢之势,到时候共产党将插翅难飞。

我们可以想象到,若是蒋介石的计划成型,那我党面对的将是敌人的300重铁丝网,80道碉堡线,防不胜防的地雷阵和百万的敌军围剿。

蒋介石对于“铁桶计划”可谓是信心十足,并放言:剿共大业,毕其功于此役!

与会的200多人个个摩拳擦掌、兴奋十足,大喊着誓要在此次将共产党剿绝,莫雄同样面露亢奋神色,但实际心急如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为期一周的会议刚结束,莫雄便拎着鼓鼓囊囊,近一两公斤重的会议材料离开。

回到驻地,他紧急召来刘哑佛、卢志英和项与年三人商议对策,此三人是共产党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

三人看完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之后,面露震惊,互相换了个眼神,一齐看向莫雄。

莫雄观察到三人神色,直接将文件推给三人:此事重大,你们赶紧拿去交给党中央,这边就算天塌下来,我来顶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雄

时不待人,三人连夜将情报用特殊药水抄写到4本新华字典中,由项与年乔装将情报送到我党手中。

收到情报后,红军迅速做出应对,在国民党包围圈合拢之前,撤出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那这莫雄为何“身在曹营心在汉”,帮助共产党脱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蒋恩怨,化敌为友

莫雄是广东英德县人,是辛亥革命的元老级人物,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后来,孙中山和陈炯明因为各方面的政见不同而反目,这成了蒋介石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趁着孙陈两人的对立,攀上了孙中山,因此在国民党中的迅速上升。

莫雄原本与蒋介石私交甚笃,在当初东征北伐时,就曾与蒋介石共事。

后来,在1922年,蒋介石在桂林被土匪与军阀的万余人围城,是莫雄率领两营北伐军冲入桂林,解了老蒋的围城之困。但是,两人最终还是因为思想信念不同分道扬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孙中山先生领导民主革命时,是以广东为根据地的,一批批南粤子弟跟着孙中山先生冲锋陷阵,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莫雄当时正任粤军连长。

在护国运动中,援闽粤军是中山先生直接掌握的第一支军队,因此粤军常以孙中山先生的“嫡系”自居。

不过,孙中山当时心系整个国家,并不会在此居于一隅,因此,他将自己一手创立的黄埔军校交给蒋介石管理。

蒋介石在接管了军校之后,深知自己与权利高峰之间横亘着一个粤军,因此,他想要利用一切机会将粤军除掉。

尤其是在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离世后,他的心情更加迫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粤军军官

同年8月,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遇刺。

这是蒋介石对付粤军的一个好机会,他对外声称粤军为“反革命”部队,并派出他的嫡系第一军(黄埔军)缴了粤军高级军官的械。

其中就包括莫雄,此时,距离他升任为粤军第十一师中将师长才不过1个多月就被罢免。

正是因为蒋介石对粤军将领的背弃,使得包括莫雄在内的老粤军开始与老蒋离心离德,并将“反蒋”作为“传统”。

对于莫雄而言,这个中将师长是他戎马一生靠着功绩打下来的,没想到还没等屁股坐热,就被蒋介石以“反革命”的名义赶了下来,其中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此时,就算再迟钝,莫雄也认清了蒋介石想要排除异己,背叛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嘴脸,两人就这样产生了隔阂,“反蒋”的种子也就此在莫雄心里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夺了军权的莫雄跑到澳门躲了两年,后来回到广州,投到了张发奎麾下做少将团长,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军阀混战。

1930年,莫雄来到上海投奔宋子文。两年后,上海“一·二八”淞沪会战打响,莫雄被临危受命,率领部队在庙行镇抗击日军,以700将士的伤亡换来了坚守阵地两周的战绩。

但是,“淞沪协定”签署后,莫雄再次被“闲挂”。直到1933年,在老朋友杨永泰的推荐下,急于扩张自己“剿共”势力的蒋介石将莫雄任命为赣北第四区的“剿共”保安司令。

莫雄经历了之前的颠沛流离,早就看清了蒋介石的嘴脸,他思虑再三,决定与中共合作,而这并非他与共产党第一次打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淞沪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定要找到他!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莫雄正任十一师师长,他发现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刘哑佛很有革命热情,而且头脑清醒,思想进步。

当时,他就对共产党很具好感,后来他在上海赋闲在家,通过刘哑佛认识了一批中共特科人员,全面接触了解了共产主义。

莫雄产生了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想法,当时,经过中共高层领导的认真思考,组织回复莫雄,以他的身份,留在党外更加方便工作,莫雄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于是,刘哑佛、项与年等人受组织委派,来到莫雄麾下,帮他共建“剿共”司令部。在几人的运作下,莫雄部队与德安当地的游击队打了几仗,并“大获全胜”!

蒋介石得到消息,直接下发通报表扬:传令嘉奖,考成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这些“功绩”,在蒋介石密谋第五次围剿共产党的庐山绝密军事会议时,莫雄被特邀参加。

此时,为了迷惑红军,蒋介石派出12个师的兵力与红军纠缠,只为了拖住红军,以完成他的包围圈部署。

一旦包围圈完成,12个师的部队就会立即回撤,沿路切断共产党的一切物资来源,那样的话,我党就会陷入泥淖,面临灭顶之灾。

而当时,如此危急关头,博古却提出与国民党正面硬钢,李德更是脱离现实,教条的提出“分兵把口”的消极防御战,这让红军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兵力此时不足十万,而且粮食短缺,每个作战师不足4000人。

幸而,莫雄的这份“绝密”情报让中央党部意识到危机的来临,于是共产党紧急转移。

而在他们出发前的三个月,于都人献出了79390石粮食,这相当于当时于都全县30万人3年的口粮。

不仅如此,于都人民还安置和保护了1万多名留在苏区的红军伤员和家属,为红军将士解除了后顾之忧。

10月18日,中央红军86789人开始长征之旅,在他们突围后的第10天,敌军兵临瑞金城下,才发现红军主力早已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蒋介石的“铁桶计划”在党内外情报人员的协助下终成“破桶”,毛主席在突破乌江后感慨: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出来,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功的。

蒋介石因为计划失败勃然大怒,但是他并没有怀疑到莫雄身上,甚至在1935年3月,蒋介石让莫雄“速飞贵阳”驻守毕节,剿灭此地的七八千红军伤病员。

莫雄对此“阳奉阴违”,一方面电告蒋介石:业已肃清流窜之残匪。另一方面派卢志英等人通知红军伤病员赶紧转移。

而他做的还不止于此,当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到达毕节城时,莫雄安排一二一师移防水城,撤出红军西进大方县路线上的所有关隘。

如此一来,红军几乎不损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毕节城,而另一边莫雄则遭到了蒋介石的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直接以“通共”的罪名派别动队将莫雄押解到南京军法处受审。

莫雄被关了150天,最终在杨永泰的斡旋之下被保释了出来。而后莫雄回到广州,以国民党少将参议的身份任广东南雄县县长。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莫雄被任为清剿司令,但他秘密给当地共产党游击队多次输送枪支弹药,对“清剿”命令则一再拖延,再次被国民党广东当局怀疑“通共”。

1949年10月,他被怀疑是共产党,因此被列入暗杀名单,在得到消息后,莫雄逃到香港藏匿了起来。

而当毛主席得知莫雄为党做的一切之后,直接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叶剑英也写下亲笔信派人到香港找到莫雄并将他接了回来,并任他为广东省参事室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参事室工作30多年,他积极撰写文章,致力于台湾回归事宜。1980年,他在任上病逝。

每个时代都各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英雄,莫雄的“潜伏人生”波澜壮阔却鲜为人知。他可谓是一位改写了中国革命史却又游走在历史边缘的英雄人物。

广东人民不应该忘记莫雄,甚至全国人民都应该了解一下这位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的英雄人物!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莫雄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接获绝密情报红军果断长征-羊城晚报,2006—10—22.
3.《军事农业》专栏播出“神秘的中央特科(三)——于无声处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