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宋时轮既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将,又是一位军事教育训练专家、军事科技研究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造诣颇深的军事理论学者,对革命战争和中国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这段话是宋任穷、廖汉生和张震对宋时轮将军作出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宋时轮敢打大仗、打硬仗,指挥作战不在话下,但其实,他还为我国军事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57年11月,叶剑英点名要宋时轮,出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协助他积极筹建军事科学院的各项工作,并在军事学术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宋时轮治学严谨,在翻译马克思军事著作时,他对译校人员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后来,苏联专家在翻看这些译本时,对里面的内容无不称赞。

在军事学院工作期间,宋时轮还领导编写了我军的作战条令。1958年12月,他组织了第一次编写条令的工作座谈会。此后,他主持制定的我军作战条令为人民解放军的训练和作战提供了基本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10月,宋时轮复出工作,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院长。此后,他积极领导全院开展军事科研工作,先后出版发行的诸多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受到全军一致欢迎。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宋时轮进一步加强研究重大现实军事问题,并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在过去十年间执行的“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军事战略方针有不妥之处,“诱敌深入”不应该也被作为军事战略方针。

此后,他多次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仔细研读毛主席关于“诱敌深入”的指示和意见。最终,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叶剑英、徐向前、邓小平先后在宋时轮上报的《关于战略方针问题的建议》上作了批示,并深表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积极防御”成为了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在这一过程中,宋时轮作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重视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又为什么要提出删去“诱敌深入”呢?

首先,战略方针贯穿于战争的整个过程,无论处在哪个阶段、哪个战场,都必须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贯彻执行。

而“诱敌深入”意味着要后退,这一方针只适用于对手太过强大或前面无险可守的情况。这跟我国现如今的形势已经不相符了。因此,它不能作为战略方针指导未来战争,否则,将给我军带来致命威胁。

其次,根据我国边境地区的地形来看,大部分地区都有山地为屏障,有利于我国作战。因此,如果采用“诱敌深入”的话,那无异于将有利地势拱手相让于敌人,这对我军是十分不利的。

最后,进入新时代,战争的方式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如局部肢解、打一把就撤等,如果我们继续“诱敌深入”,那就是给敌人做了嫁衣,铺了台阶。

正是考虑到以上几点,宋时轮才会在仔细研究了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研究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之外,宋时轮还奉命兼任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的主任,填补了我国军事百科事业领域的空白。

这一年,已经70多岁的宋时轮,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几乎累得喘不上来气,但他依旧坚持不住院,组织领导了相关工作的编纂任务,他的高度责任感和拼搏精神令人动容。

这一时期的宋时轮,除了忙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工作外,他还负责了一件大事。

1981年,中共中央讨论决定,为我国开国元帅做传。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出现过宣传除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外的其他人。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种思想禁忌被逐渐打破。

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了《朱德传》,其余元帅的编撰工作则被分配到了军队的八大单位。其中,军事科学院负责《叶剑英传》,宋时轮和粟裕挂帅领导传记组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战争年代开始,宋时轮便跟叶剑英元帅一起共事,两人感情十分深厚,按照叶剑英的话来说,没有谁能比宋时轮更了解我。

尽管如此,为了展现叶剑英元帅真实的一生,同时也是对历史、对后代负责,宋时轮带着编写组先后来到叶帅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探寻,询问当年历史事件的经历者,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叶帅。

此外,传记组还多次上门采访叶帅。不过,他们一开始的采访并不顺利,因为叶帅为人十分低调,不愿宣传自己,因此,对传记组的采访总是消极对待。

传记组为此做了不少努力,并对叶帅说:“这并不是在宣传您,而是在宣传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让下一代知道这些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叶剑英答应了。但由于叶帅身体的原因,传记组的采访时间很有限。从1982年起,他们先后共进行了56次采访,每次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每每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他从不发表评论,只实事求是地阐述事情经过,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他总是保持沉默。

虽然对传记组的采访是勉强答应的,但每次采访结束后,叶帅总要亲自到门口送别工作人员。

期间,宋时轮也曾多次上门拜访叶帅,一方面是看望老首长,另一方面则就一些历史事实向叶帅求证。

1984年5月,历经四年时间,多达十几万字的《叶剑英传略》终于完稿。宋时轮高兴地来向叶帅汇报工作情况,叶帅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道:“你们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项伟大的任务终于告一段落,宋时轮顿时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这时,他却收到了叶帅安排的一项特殊任务,“你给《叶剑英传略》写个序吧。”

宋时轮一听,当即拒绝说:“叶帅,您是开国元帅,我是军事科学院的院长,无论是职位、威望还是资历,我都不够资格给您写序。这件事我真不能干。”

叶帅才不管他说的这些,只是交代他别再推脱,赶紧写序,还表示三天后再给他打电话。

然而,等三天后,叶帅的秘书给宋时轮打去电话时,直接就是无人接听的状态,叶帅得知后更是哭笑不得,“这个宋时轮,指挥不动了,我的话也敢不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帅见状,也不再勉强他。不过,后来宋时轮写了一篇后记,并在里面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叶帅的相处,表达了对叶帅的敬意。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环球人物》2013年第30期、百年潮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