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不管哪里发生了一点大情小事,美国总是会出来指点江山,说上那么几句。那么前几天,俄罗斯元首出访中国,这么个大事,美国人说了点什么呢?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说了一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帕特尔的解释是,中国不可能希望与欧洲和其他国家深化关系,同时继续助长,长期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人听了之后会说,这好几天的事了,你咋才想起来讲呢?我不是在爆料,不是在说新闻,我是拿这个事做个例子,来说一说当今舆论场上的一种,常见的“暗器” ,舆论陷阱。

所谓舆论陷阱,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拿语言文字给你挖坑,而且挖到高明处可以做到大坑套着小坑。看一看帕特尔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乍听上去有点意思。显然,帕特尔是把所谓的发达国家,认为是“熊掌”,俄罗斯认为是“鱼”。

那么这话听上去的第一层的反应是,中国的决策有失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拿到了“鱼”丢了“熊掌”。然而,听的人如果往下想一步就会发现,不对呀,如果中国放了“鱼”,能拿到“熊掌”吗?

显然丢了“鱼”,“熊掌”同样是拿不到的。而这个地方,帕特尔的解释又套了一个小坑,这个“熊掌”,他没有明说美国是“熊掌”,而是讲欧洲和其他关系,把美国摘出来了。如果说美国是“熊掌”,在中国人看来,大部分都会认为,这个“熊掌”天生就不是我的。把美国剔除掉,讲欧洲,就可以把好多人蒙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中欧关系搞不好,最大的问题在哪?是在俄罗斯身上吗?是在中国身上吗?还是在欧洲国家的身上呢?其实细琢磨一下,都不是,是在美国的身上。讲到这个地方,“鱼”与“熊掌”的这个陷阱,好像就被破了。

其实还没有破干净,你如果去讲,“熊掌”我拿不到,这个时候我只能去拿“鱼”,所以拿“鱼”是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另一个坑又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在援助俄罗斯”。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援俄”,成了西方国家口中,中国的一项“原罪”。别管我们怎么解释,别管我们怎么说,我们和俄罗斯是正常的贸易关系,在许多的舆论平台上,给你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在“援俄”。而现在讲到“鱼与熊掌”的问题,你讲到中国拿“鱼”舍“熊掌”,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么从逻辑上,恰好掉进了他的这一个新的陷坑,那就是中国“援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所谓中国“援俄”这个陷坑,好不好破呢?也好破。有的时候我们一遍一遍地在解释,我们在俄乌冲突当中持中立立场,我们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是正常的经贸往来。解释归解释,到了人家那不仅不听,反而要给你歪曲成其他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地去回一句,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给俄罗斯卖武器,可是你们呢?你们却在向一直承认的,一个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地区,在公然地出售武器。

本质上是什么东西呢?本质上就是我美国能做的事,我美国可以指责你,但你不能做,你不能指责我。这就是所谓的以实力地位说话,这就是霸权主义。

再讲另一个舆论陷阱吧,也是和中俄关系有关的。这一次咱们反过来讲,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说中俄关系,是当下中国的战略负资产。尽管这个话你可以说,但是真正信的人不多,反驳起来也不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又有了另一个说法,那就是俄乌冲突,导致中国的外部环境高度恶化。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和前面那句话本质上是一样的。这里头有一个欺骗性的东西,那就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那么,导致外部环境恶化的是什么东西呢?是俄乌冲突这个事,而并不是俄罗斯。这个地方就有一个小陷阱,搞了一个偷换概念。这一层识破他也不难。

又有一个更隐晦的说法出现了,那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个地方没有再讲,俄乌冲突导致外部环境恶化,只是把俄乌冲突作为一个时间点。但是专门把俄乌冲突,作为这样的一个时间点,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俄乌冲突导致外部环境恶化。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套一个的坑,真正导致中国外部环境恶化的,关键的原因在哪里呢?和俄乌冲突没有根本性的关系,根本性的关系在哪?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一想,当年特朗普对中国,发起全面贸易战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俄乌冲突呢,但是恰好是那个时间点,导致了中国的外部环境开始恶化。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导致中国外部环境急剧恶化。

有人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时候,中国的外部环境,还没有恶化到这种程度。那个时候中欧关系,好像也没有到现在这种状态。这又是一个偷换概念的东西,起始点是在贸易战,但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再往前沿的话,美国最早在战略上开始把中国作为敌手,或者是潜在敌手的时间,可以一直前推到奥巴马时代。正是在那个时代,美国开始推行“重返亚太”战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在网络自媒体,在舆论场上类似的陷阱还很多。这确实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人,去破解这一个又一个的舆论陷阱,填平一个又一个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