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北京,展现自信”。

这是德媒在11月25日,对德“红绿灯”执政联盟24日正式推出的一项联合执政协议,所进行的评价。

为何这种评价是“自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得清楚德媒的这一项评价肯定是贬义的,因为德国新政府在对华的政策上,虽然依然延续了默克尔政府的风格,但是新政府显然要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做出一些改变,以此来彰显他们比以前更加“自信”。

当地时间11月24日,德社民党、绿党、自民党联合宣布了“联合执政协议”。

其中,在核心的对华政策方面上,该协议一共12次提到中国,尤其是在对华的外交层面,更是直言台湾、南海、涉疆、涉港等极为敏感的问题

并且,在谈到台湾问题之时,德执政联盟称:当下台湾现状只能通过和平,以及两岸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对华政策更加“直白”

总的来说,以“自信”来形容对华关系政策,有点太过含蓄,不如用“直白”一词来形容。

德执政联盟的共同协议,在涉及中国“敏感问题”上,比起默克尔时期则更加直白,采用“胆大的心理”去处理中德关系。

现在德执政联盟对华更加“直白”,甚至毫不顾忌地直言中国“敏感问题”。

要知道,域外势力染指中国内政领域,无疑是在“高空中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时德媒就开始担忧“这可能将导致与北京的冲突”!

现在,12月初默克尔总理即将离任,社民党朔尔茨将出现新的德国联邦总理,外交部长的职位将可能交给,一向对华强硬的绿党女领导人贝尔伯克。

如此看来,在默克尔卸任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德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暂时陷入“摩擦期”。

另外,在新政府的三种对华关系层面上包含:伙伴、竞争以及制度对手。

(二)未来中德的战略性关系是否会受损?

面对德新政府一些人在对华问题上的“潜在冲动”,中国不妨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坦然应对。

正如德国某一位官员所说的那样:我们无需客气,要敢于出手争斗,既要立威也要立规矩,这样才能给中德双方新交往的一个正确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这个观点,中方在未来与新政府的接洽中,将如何去对待新中德关系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边中国要继续保持对德国的战略关系,以双方共同利益发展为主要方向。

而另一边则是既要做好中德关系“陷入瓶颈”的坏打算,也要认清德方一些“激进政治举动”的性质轻重!

像对中国“敏感问题”,我们愿意敦促德新政府切勿干涉,尽管默克尔走了,但也需要明白中德关系发生摇摆的空间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白地说,中德双方互为战略级关系,即便政治的“转折点”很多,但德国的国家利益不与中国有任何冲突。

所以,互不干涉内政,继续维持中德之间关系平衡,是德“红绿灯”政府应该认清的一点。

最后,明年将是中德建交的第50周年,中国希望与德新政府展开良好合作,也希望德新政府能够延续务实的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