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薇 肖福顺

随着“人工智能+”政策的全面铺开,影视工业正迎来智能化发展新时代。这表现在数字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终端应用场景广泛,从“互联网+”到“5G”再到“人工智能”。今年两会将“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影视产业通过学界、产业界的不断夯实,从基础科技革命到上层建筑设计,通过长线投资共同构筑影视行业生态数字化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影视产业现状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中国影视行业正在构建更为智能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自ChatGPT横空出世后,生成类语言大模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国内,生成类语言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例如字节跳动推出了文生视频模型PixelDance;阿里紧随其后上线Animate Anyone模型。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加快形成全国影视工业智能化一体化算力体系,这为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的赋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AIGC赋能多业态应用的加速落地,我国影视行业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加侧重技术的应用、优化和市场化。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影、光线传媒、腾讯影视、爱奇艺、芒果TV、优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平台和头部影视公司,正在加速AI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央视听媒体大模型;上海电影在INEW新战略引领下,启动“iPAi星球计划”,牵头成立研发共同体,探索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爱奇艺联合燧原科技,探索IGC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应用;腾讯影视将AI技术深入应用到影视制片管理;优酷推出“AI搜片”对话式影视搜索引擎;芒果超媒计划推出“芒果垂类大模型”,将AIGC技术应用于媒资运营、广告投放等,在最新制作的综艺《我们仨》里首次出现AI导演爱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入,影视工业领域产业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数字智能化转型变革。影视制作智能化是重要的应用方向,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脚本撰写、数字建模、特效剪辑、语音生成等方面,为影视制作应用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生成软件Pika能够运用prompt描述想要听到的声音,或AI直接根据视频生成音效,加快内容产出速度;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在Stability AI推出的Stable Video开放公测;LTX Studio则另上线了电影制作平台,提供视频生成、编辑、剪辑、旁白可视化专业视频控制台。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内外AI影视作品加速落地,这一变革首先体现在动画制作领域。2023年,流媒体公司奈飞制作的宫崎骏手绘风格动画短片《犬与少年》采用 rinna制作AI辅助背景制作;2024年,由50位AI领域艺术家分段创作的《Our T2 Remake》上线,这是一部完全由AI制作的开创性电影;国内首部国产AI系列动画《千秋诗颂》在央视CCTV-1首播;触飞瑞拓公司出品的抖音短剧《白狐》号称是“首部全AI化生产流程”作品;来自四川的B站UP主[AI疯人院]发布的超人气作品《西游记》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颠覆了影视行业的内容生成方式,影视行业继用户生产内容(UGC)、专业生产内容(PGC)、到拥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创作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能够降低影视制作成本,提高创作效率,实现创意的快速表达。另一方面,需要承认的是AIGC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细节缺失、肢体动作僵硬、镜头语言不协调等被广大观众诟病为“PPT式”作品。从前述几部作品来看,现阶段最适合AIGC内容创作的影视类型是动画作品。

人工智能+短剧空间广阔

刚过去的春节档,短剧在短短八天狂揽8亿流水,已占春节档电影票房十分之一。春节爆款《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抖音短剧《大过年的》引发全民追捧。春节已过,平台也在持续加码。2019年,爱奇艺正式推出“竖屏控剧场”,凭借短剧《生活终于对我下手了》实现开门红,今年开年,自制短剧《大王别慌张》猫眼热度值在微短剧赛道中断层拿下第一,站内热度破纪录,首度达到6200以上。中文在线的海外子公司Crazy Maple Studio(枫叶互动)推出的真人短剧APP—— ReelShort,在去年11月一度跃居美国IOS总榜第3名、应用榜第2名,力压TikTok冲上娱乐榜第1名。国海证券研报预估,出海短剧未来市场空间将超过300亿美元。

根据发展源头和商业逻辑的不同,短剧一般被分为两大列:一类是小程序短剧,靠投流获得用户关注,用户跳转到小程序后,用“剧情钩子”吸引用户付费。一类是平台账号发布精品短剧,传统影视公司、MCN机构在短视频平台入驻账号、发布短剧,用户可以免费观看,主要靠品牌植入变现。

随着AIGC与影视产业的不断融合,人工智能+短剧空间广阔。触飞瑞拓公司出品的抖音短剧《白狐》(2024)打响“全AI剧集第一枪”,光线传媒董事长在《中国电影报》也曾表示“我们设想拍一部1000集的动画微短剧,每集大概两三分钟,题材来自中国古典名著,计划用AI介入创作。”此外,腾讯视频利用AI辅助创作的动画短片《魔游纪人工智能篇》,中文在线在漫画、动漫领域布局《我主宰了灵气复苏》《混沌剑神》之后,于近期宣布将继续探索AI在创意短剧、动漫、短视频的诸多应用场景。2月29日,央视总台在2024年精品片单发布会上宣布,将与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携手,共同推出《中国神话》系列AI微短剧首部作品——《中国神话·补天》。

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大发展的“元年”,中国影视工业正迈入“智能化”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起点。工业的核心要素是“分工”,影视行业的“工业化”主要指的是高投入、大制作、高成本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Sora发布后,好莱坞导演Tyler Perry紧急撤掉8亿美元摄影棚扩建计划,因为以往需要花费高昂费用的虚拟拍摄技术,水下拍摄技术,模拟海啸、瀑布、爆炸的人工特效都可以运用AI技术工作流进行替代。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应用,势必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全面发展。(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教授、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陆薇,四川传媒学院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学生肖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