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河排放口AI视频联网报警监控系统。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水河。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现场。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底河。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浣花溪。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河长”南河环保行动。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博河长”爱河护河行动启动仪式。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川蜀之地,天府之国。千年以来,成都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水而荣,因地处长江上游岷江、沱江流域,孕育出了厚重悠久的天府水文化。近日,以“水韵天府·千年文博”主题的“天府水文化暨江渎文化活动月”在成都市青羊区正式启幕。

该活动由四川博物院、青羊区人民政府草堂街道办事处主办,以水为媒,引导人们溯源长江文化,建立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作为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青羊区地处成都冲积平原中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古岷江横贯,锦江、南河两江环抱,过境河流有清水河、江安河、磨底河、府河、南河等5条主河道和饮马河、西郊河等36条支流沟渠,总长度约123.71公里。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凝聚着青羊区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做出的不懈努力。

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全面贯彻河长制工作见实效

“走耍哇?”

“是嘞,在河边走一哈,凉快!”

炎炎夏日已至,在青羊区的河道旁和滨河公园中,总能见到居民们在悠闲地散步和纳凉。清亮的河水和悠闲的行人共同组成一副惬意且闲适的美好画面,同时这也是近年来青羊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城市河湖治理所取得成效的缩影。

保护江河湖泊,与人民群众福祉息息相关。近年来,青羊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区总河长领导下的“两级党政、三级河长”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全区河道沟渠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压实河长尽职履责,不断完善基层河长组织体系,抓实河长巡河,并强化监督监管考核,充分调动基层管河、治水的积极性。此外,青羊区还成立了河道警务室,将“河长+警长+群众”联系在一起,在保护河道生态的同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化解涉水矛盾纠纷,形成共同治水合力,持续改善全区水生态环境。

2023年,青羊区全区各级河长巡河11491次,巡河上报问题306个,处理306个,问题处理率达100%。在全面推广社区级河长制管理“解放模式”,完成全部67个社区推广工作,推广率100%。同时,聚焦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扎实实施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对全区排水管网和下穿隧道进行运营维护,完成管网排查763公里,完成市政排水管网垮塌等重大病害点位抢修9处。推动全区排水户治理,完成改造近2100户。宣传了河湖保护的理念,普及了河长制相关知识。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共治共享守护青羊碧水长流

“湖水变得清亮了,空气也越来越好啦,沿着河边散步已经成为我每天出门放松的习惯了。”一位正在磨底河滨河公园散步的老大爷高兴地说道。

青羊区的群众是“河长制”的受益者,也是“河长制”的参与者。近年来,青羊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河流治理和保护工作中来,形成政府和群众共同治水的良好局面。

据少城街道文翁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河长制体制机制,积极完善管护体系,创新探索“三社共治”、家校社联动机制,建设文翁社区河长工作室,通过微网实格,搭建河道议事平台,发动党员群众组成党员志愿巡护队开展志愿巡护,并创新开展“小小河长巡河记”,发动社区青少年体验“河长”工作,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让广大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青少年参与河道治理体系。

“‘江渎’即是长江之神。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江水,祠蜀’。从秦代以来,蜀地便建有江水祠或江神祠。”在四川博物院的东大门南侧的江渎祠神像前,解说员正在向孩子们热情地介绍着。结合辖区人文底蕴深厚、文博资源丰富的特点,草堂街道走出了不一样的河长制工作路径,创新推出“文博河长”的河道管理新模式。

“通过聘请知识广博、文化深厚、热爱河湖的‘文博河长’对辖区水文化相关资源展开梳理分类归纳,我们积极开展各种系列文化活动,弘扬片区水文化,以文化传承为主线讲好河湖故事,引导属地居民关爱、珍惜、保护美好水生态环境,形成了河长宣传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共建共享的良性互动。”据草堂街道党工委书记温玉戈介绍,依托“文博河长”,草堂街道目前归纳了古代祭祀长江的“江渎神”铜像、百花潭、浣花夫人、遇仙送仙传说、杜甫相关诗歌等文博资源,相继开展了巡河护河、“爱河护河”主题书画作品展以及带领“小小河长”参观四川博物院“江渎神”铜像等活动。“参加活动不仅可以游览美景,还可以听文化故事,学到不少爱水护水知识,感觉很有意义。”周边的居民纷纷点赞。

与此同时,青羊区的城市河湖治理,不仅有历史典故的传统文化熏陶,还有现代高新科技的有力加持。在磨底河金沙段,入河排放口多,周边居民人口多,生活污水生产量大。2022年以来,金沙街道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思维,创新推出入河排放口AI视频联网报警监控系统,以科技赋能河长制工作,实现入河排放口全时监管、实时监测河道水质、水质污染物浓度异常即时预警、精准定位污染源等功能,让整个辖区每一个排放口的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巡河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以前是一个人一周巡两次河,遇到汛期还要安排人手逐个排查排放口情况。现在,只要联网就能够通过AI监控系统看到排放口的状况。河长通过AI监控系统接收到报警信息后,会通过河长办的工作人员将任务派发给行政执法巡逻队员,进行现场巡查、处理。”金沙街道同怡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装了这个系统后,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每个排放口的排水情况,极大提高了水环境治理效率,工作起来更加方便了。”

一水护城将绿绕,远山排闼送青来。如今,从磨底河到清水河,从百花潭、浣花溪到杜甫草堂,青羊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的诗意栖居画卷正徐徐展开。青羊区河长制工作不仅翻开了青羊区巡河治河新的一页,还助力全区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贡献了强劲的青羊力量。(青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