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民以食为天”这话,可一点都不假。所以作为一个厨师,能做好拿手的菜肴,让品尝自己菜肴的人都说满意,应该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对厨师长程汝明来说,得到毛主席的夸张和认可,就是他最大的成就,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厨师。

程汝明退休之后,曾经有人问过他:“为什么您总是不搭理人,不说话,不与人交谈,很多人说您是毛主席的厨师摆架子呢!”他松了一口气说:“过去,我可能是你说的这样,但是现在不是了,我从来都没有因为毛主席摆架子,我只是怕一张嘴就泄露什么秘密,犯了什错误。现在我可是见谁都打招呼,没有这个担忧喽!”说完,程汝明开心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程汝明从1954年开始就负责毛主席的饮食,成为毛主席的私人厨师,直到1976年退休,整整为主席服务了22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饭后销毁菜单,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肉

毛主席爱吃红烧肉,这道菜,在毛主席的年夜饭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不过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却是有讲究的,有一些作料是不添加的这其中就包括酱油。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就正式的成立了,程汝明的人生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生转变的。1952年程汝明被调到北京,分配到了铁路专武运输处,当时他的厨艺已经声名远扬,很多人都知道他做的菜非常的美味可口。他来到这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新中国召开的第一个国际会议——亚太区域和平会议做餐饮上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由于程汝明精通西餐,这个特别的优势让他被安排在了外国专家的专列上负责餐饮工作。他的手艺得到了参加这次会议的外国专家的认可,他精湛的厨艺得到上级的关注,认为这个厨师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他在工作中也十分认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所以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外交部特别对程汝明进行了表扬。

组织的关怀让程汝明更加积极的工作,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每一餐,1953年程汝明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让他的生活有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他的人生的一个全新的历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54年5月的一天,程汝明和平时一样上班,他先是到调度室查看自己的任务,但是找了很久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非常好奇,就询问了排班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工作人员神神秘秘的跟他说:“程师傅呀,你先去趟‘保密室’吧。”这句话让程汝明更疑惑了,我一个厨子,怎么能去“保密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其实所谓的“保密室”就是党内高级首长的专列,程汝明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厨师,即使现在已经是共产党员了,但是还没有资格上这趟车,所以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保密室,里面的工作人员见到他便笑着说:“程师傅,我们可是要好好恭喜你了,你呀被选中在这趟列车上为主席做饭了!”程汝明瞪大了眼睛说道;“主席?毛主席吗?”其他工作人员笑着说:“是的呀,是我们的毛主席!”程汝明一时间幸福得说不出话,天呐,这也太让人激动了吧,能让毛主席吃上我做的饭,简直做梦都不敢想。

但是很快程汝明就从喜悦中进入的焦虑,他特别害怕自己的水平达不到主席的要求,又怕自己做的菜肴不符合主席的口味,他非常紧张。其他的工作人员看出他的紧张焦虑,对他说:“咱们的毛主席,非常和蔼,他不挑食的,你放心吧,只要你用心做的,主席一定会喜欢的。”这才让程汝明稍稍安心了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多年后,程汝明还是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候的场景。主席的身材十分高大,气势非凡,但是他脸上却总是微笑着的,十分和蔼,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的亲切,说话总是很幽默诙谐,丝毫没有党领导的架子。主席不仅记得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名字,还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非常了解,谁的家里有什么困难,主席总是会默默地帮忙,就连最普通的服务员也说和主席相处十分轻松。

程汝明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折服,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做菜,让主席满意。经过打听他得知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所以他想用尽自己的毕生所学做好一盘红烧肉。红烧肉这道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是人人都吃过的一种家常菜,但是想真正做好,要讲究得非常多,肉要选对,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最好是那种恰到好处的五花肉,火候掌握也很有讲究,不能太大火,肉就会柴掉,不能太小火,肉就会不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肉

程汝明为了这道红烧肉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一盘他认为是完美无缺的红烧肉,一定能让毛主席喜欢。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毛主席不仅没有非常喜欢,反而这道红烧肉他一口都没吃,甚至连筷子都没有伸进去过,似乎根本不感兴趣。这让程汝明非常疑惑,难道是自己打听错了?主席不爱吃红烧肉?不可能啊,如果一个人说,两个人说可能是谣传,但是这个列车上的人都这么说,就不会有假,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当程汝明万分困惑的时候,他见到了毛主席,他怀着不安的心情问主席:“主席您好,我想问问您,是不是我做的菜不符合您的胃口啊,为什么您一口红烧肉都没有吃?”主席听了,笑着对程汝明说:“哦,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的呀,你不要多想,你做的菜很好吃,你没看到我吃很多吗?只是红烧肉里面有酱油,我不吃酱油,所以就就没有吃那个菜,你可别介意啊,辜负了你的一番心血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酱油的制作过程

听到主席的回答,程汝明心里暖洋洋的,主席居然还惦记着自己,害怕自己乱想,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得十分清楚,真的让程汝明非常感动,但是主席为啥不吃酱油呢?这件事说来话长了,主席不吃酱油还要从他年少的时候说起,那时候他在一家酱油坊工作,当时的酱油都是依靠自然发酵形成的,所以会散发一些难闻的气味,在一个夏天,主席看到酱油的岗里有很多白色的小点,他好奇的凑上去看,却看到很多白色的虫子,恶心极了。

这件事让主席对酱油产生了恐惧,从这时候开始他就不吃酱油了,即便是之后的酱油成了工业化的制作,主席也不会吃。毛主席不吃酱油,这菜还做吗?红烧肉不放酱油那能好吃吗?但是,程汝明心里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念头,我要做好这个没有酱油的红烧肉!让它即便是不放酱油,少了一种调料,也一样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肉

程汝明不愿放弃,凭借着自己对烹饪上的经验,他想尽办法来找到代替酱油的东西,会做饭的人都知道,酱油的作用无非就是提味道和上色,没了酱油这红烧肉就会发白,不好看,味道也淡一些。味道淡可以用食盐代替,但是颜色怎么改变呢?于是他想到了用白糖炒出糖浆上色,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不仅色泽美观,口感上还多了一种甜味,比之前更加美味可口了,让原本的红烧肉得到了创新。

经过程汝明的改良,他做出来的红烧肉一上桌,就被主席吃光了。主席说:“这红烧肉没酱油也很好吃的呀,小程是怎么做的?”得知程汝明的制作方法后,主席连连称赞。根据程汝明的回忆,只要后来他一做红烧肉,这道菜就不会被剩下,一定是“片甲不留”。可以看得出主席对这道菜的喜爱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炒糖色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做红烧肉都知道要用冰糖或者白糖炒出来上色,把这种方法叫做炒糖色,但是这种方法的背后居然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久而久之,程汝明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他成为毛主席列车上的专职厨师,毛主席乘车外出,他就跟着随行服务,当毛主席回到北京,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在铁路专运处等待着毛主席下一次出行。1956年,他和毛主席专列一起来到了湖南长沙,因为毛主席喜欢吃武昌鱼,当地政府特意安排了武昌鱼,程汝明拿到鱼之后,刚要准备做菜,突然接到了通知,不吃午饭,要直接刚到武汉。

毛主席的行程突然有变是一件平常事,只是这鱼是刚杀好的,新鲜着呢,如果不做不吃,放着就不新鲜了,太浪费了。程汝明知道毛主席一向是不喜欢铺张浪费的,如果让他知道这么好的鱼就浪费了,一定会不开心的。于是程汝明把鱼收拾好,放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保存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鱼

等火车到达武汉,毛主席要吃饭啦,程汝明决定把之前的那条武昌鱼拿出来做给毛主席吃,其实这样是非常冒险的,因为鱼的新鲜程度他根本无法保证,倘若是鱼不好吃,甚至是不新鲜吧主席吃坏了,他很有可能就被更换掉,以后也很难有机会给主席做饭了。这对一个年轻的厨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是程汝明对自己的厨艺还是有信心的,他决定挑战一下,一定把这条武昌鱼做得鲜美可口,为了提升鱼肉的鲜美程度,程汝明在烧菜的时候往里面加入了一些特殊的调料“紫苏叶”,这样鱼的鲜美程度就会被大大的提升。果不其然,毛主席非常惊讶,居然在武汉能吃到长沙的武昌鱼,还这么新鲜好吃,真的是太美味了。这一餐,主席吃得很饱,心情非常舒畅,一时兴起,动笔写下了《水调歌头· 游泳》其中的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指的就是中午吃的程汝明做的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之后很多人问起程汝明:“程师傅,你是从哪里搞来的武昌鱼啊!”程汝明笑着回答:“不就是长沙的时候,你们送来的鱼吗?”众人疑惑满面,程汝明接着说:“我把它放在了我的冰箱里啦!”冰箱?列车上哪里有冰箱?原来是程汝明害怕武昌鱼到了武汉就不新鲜了,于是他找来很多的冰块,放在一个泡沫做的保温箱中,然后在里面放了很多冰块,又放了一小碗水,最后盖上盖子,再用棉被盖上箱子。这就是他的自制小冰箱了,这样可以保存的食物更久,也能更鲜美。看来,程汝明为了给主席做好饭,真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呀。

因为他在列车上尽心尽力地做菜,每次做的饭菜都能让主席吃得很开心,会的样式又多,手艺也非常精湛,所以他得到了一个非常光荣的调岗。1958年的这一天,他跟着主席专列刚从成都回来,就收到了调岗通知,于是他带着行李跟着安排他工作的同志来到了中南海。他以后的工作场所就是这里了——丰泽园的院子里的一栋小楼。原来这就是毛主席的住所,他是被选中到毛主席家里做饭,成为主席的家庭专用厨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这消息对程汝明来说简直是太意外了,能有幸经常给毛主席做饭他已经非常知足,没成想到,还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成为他的专用厨师,这对程汝明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肯定。成为毛主席的专用厨师之后,他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毛主席制作菜单,但是他刚来到主席身边,还不太清楚这里的规矩,警卫员告诉他一条纪律,工作人员不许留菜单。

刚开始,程汝明不太理解,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但是既然是上级的纪律,他就按照纪律办事,不敢违背。之后,他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他是毛主席的专用厨师,他是可以接近毛主席的人,主席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得到,那么他们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一些对主席不利的事情。甚至可以判断主席的身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和毛主席

小小的一份菜单,居然能有这么大的用处,那自己身为一个小小的厨师岂不是也至关重要喽,既然如此,就一定要保护好主席的隐私,秘密保管主席的菜单,绝对不能落到不法分子手里。从此,他在主席身边工作的每一天,都会先把每次做饭的菜单上报,经过批准之后,把抄一份带到厨房,等他把所有的饭菜都准备好了,就把这饭菜单烧掉,进行销毁。

作为主席的厨师长,他行事为人也非常的谨慎小心,不但要保守秘密,还不能把自己这份特殊的职务告诉其他人,每次家里人问他,你在哪里工作呀,他都会说在机关单位的食堂里工作,家人想给他写信,寄东西,他就留了一整个简单的地址——中南海的一个信箱,直到程汝明退休后,家里人才知道,这个地址居然是毛主席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就这样,程汝明给毛主席当厨师一干就是22年。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程汝明也就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工作,退休回家。回到家里,他才把这22年的事讲给家里人听,原来他是主席身边的专用厨师。他虽然退休了,但是因为常年跟着主席,养成的习惯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根据家人回忆,程汝明退休后的待遇很好,但是他衣食住行都非常的节俭,甚至是不如寻常人,有时候家里人不解地问他,他就会说:“我跟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就是这么生活的。他老人家一向节俭,我们要向他学习。”他时常会向家人提起毛主席的故事,他说主席喜欢喜欢吃鱼,但是却只要一碗鱼头豆腐就可以,一般是不会剩菜的,但是如果剩下了,第二天也会特意叮嘱热一下,吃掉。毛主席和群众(插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群众(插画)

196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遭遇的自然灾害,当时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毛主席决定要和人民共患难,不能百姓都吃不饱饭,自己每天又是鱼又是肉的。于是程汝明接到了主席的命令,以后的饭桌上不可以有肉,等全国人民都吃上肉自己才可以吃肉。甚至是过春节,主席的吃食也就是简单的炒青菜和除夕夜剩下的一些饭菜。

为了主席的身体着想,程汝明觉得不能每天只吃青菜,主席年纪大了,这样怎么能受得了?他想了个办法,特意将猪肉熬成猪油,并将一些肉切成肉末和葱花拌在一起,然后制作成葱花饼给主席吃。一开始,主席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只是觉得特外好吃一些,还夸奖他的手艺越发精湛。但是很快他的“特质葱花饼”就被主席发现了端倪,主席十分严厉的批评了他,换要求以后不许再做葱花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葱花饼

曾经有人问他:“程师傅,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程汝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给首长做饭,得到首长的肯定。饭菜一直干净,健康。”晚年的程汝明不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教出了一大批年轻有水平的厨师,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02年,程汝明在北京的烹饪协会获得“国宝级烹饪大师”的称号,一直到80岁的时候,还能清楚地记得主席的各种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

2012年,程汝明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程汝明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在厨师这个行业的“状元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