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全三册)

编著者:国家图书馆 编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 978-7-5013-7332-1

定价:980.00元

内容简介

《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全三册)辑录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的革命历史图书13869种,约1.8万个版本,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涵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58家单位的数据,著录题名、责任说明、版本、出版发行信息、内容提要、收藏单位等,信息详尽。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革命历史图书出版情况进行全面、集中的展示,系统梳理这段时期革命历史图书的出版脉络,不仅能更好地对这批文献进行收藏、保护和整理、利用,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可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专业文献支撑,为研究者爬梳史料提供指南,为革命历史文献的补藏、修复等原生性保护工作提供书目参照。

出版说明

《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全三册)主要收录我国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的革命历史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收录范围主要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文献资料,我党、我军以及各个革命团体编印、出版的文献资料,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相关文献资料,国统区、敌占区发行的进步书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有关文献资料,这一时期出版的各种革命、进步的文献资料。如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版本、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图书、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书刊、伪装本等。

本书为“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文献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2012年,“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启动,开展全国性的文献普查工作。国家图书馆依托多家文献普查成员单位的馆藏资源,组织专家队伍,对数十万条普查数据进行了细致分类与详细著录,为相关目录的出版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保证书目的完整性,吸收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各省级成员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的主要高校成员馆等民国时期文献主要收藏机构的书目数据。

本书选录革命历史图书13869 种,成书三册。涵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58 家单位的数据,其中不乏具有珍贵价值的重要文献。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历史图书出版情况进行全面、集中展示,系统梳理这段时期革命历史图书的出版脉络,不仅能更好地对这批文献进行收藏、保护和整理、利用,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战争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和编排,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安全科学,综合性图书共16个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为276个细目。细目之下,以汇集同一作品为原则,合并不同版本,编为书目的一个条目。条目著录以下9个项目:顺序号、题名、责任说明、版本、出版发行、形态细节、丛书、提要及附加说明、馆藏标记。为便于读者检索使用,编者编制了题名索引,附于正文之后。

本书编委会成员均长期从事民国时期文献和革命历史文献的保存、保护及采访、编目工作,在文献著录、标引和书目编制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即便如此,一部如此体量的回溯性书目的编纂,对于编者和编辑人员来说也充满挑战。革命历史文献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版方式灵活多变、版本复杂,加之饱受战火摧残,存藏难度较大,部分文献损毁严重,著录信息缺失,无从查考。虽然编纂人员依据民国时期图书数据库等多种网络数字资源和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多方核查考校,但限于自身学识水平,一定会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3年12月

编委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页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 言

革命历史文献是革命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记载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深入、细致、科学、严谨地对革命历史文献进行整理,不仅是辨章学术的文献学研究,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引领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寻根定向、把舵定航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社会各界汲取初心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守正之举,对于我们继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为加强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利用,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部分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2012年获得国家财政支持,项目正式启动。十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在文献普查、整理、征集、研究和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底,国内共有56家文献收藏单位参加了文献普查,开发建设的“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系统实现了民国时期文献书目数据30万条、馆藏数据80万条的收录和揭示。在此基础上,编者从中辑录约1.8万条革命历史文献书目数据,经过反复审读、比对、查重、校勘,整理合并为13869条文献目录,最终形成《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作为一部专题联合书目,本书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民国时期革命历史文献的出版发行面貌和存世收藏状况,具有汇集一代文献、考镜源流、正本溯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献收录的完整性、存藏机构的代表性和专题内容的严肃性等方面。

“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是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原则和宗旨。本书通过文献聚类的方式,提纲挈领地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脉络予以再现,可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专业文献支撑,为研究者爬梳史料提供指南,为革命历史文献的补藏、修复等原生性保护工作提供书目参照。作为革命历史文献和民国时期文献普查整理成果,本书的出版本身亦是对革命文献进行再生性保护和利用的一个典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贡献一份力量。

编者

2023年12月

目 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综合编辑室

供稿 | 闫悦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