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结合工业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工人就业需求,学习借鉴永仁县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幸福里”社区样板,探索具有禄丰特点的“幸福里”社区,推动全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把“幸福里”建到项目建设一线。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维护劳动保障权益,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招工、智慧工地管理等便利,为就业群体提供就餐、用房、保险、维权等保障,保障项目施工安全、有序、高效进行,就业群体舒心、放心工作,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把“幸福里”建到企业生产一线。在隆基单晶硅、锦润数控、龙佰禄丰钛业等龙头企业推行产业链“大党委”,组织引导群众“出了家门进厂门”,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动各族劳动者工作在一起、创业在一起,在共同迈向现代化中逐步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共同体。同时,推动产业专业技能培训定级与薪酬挂钩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培育技能工匠,聚集技能培训和工匠培育的强劲合力反哺产业发展,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把“幸福里”建到群众就业一线。结合实际为用工双方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零工市场和村(社区)零工驿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对接、线上结算、劳务对接、权益维护和纠纷调处等服务,将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畅通灵活就业渠道,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断提升禄丰市劳动力就业率,进一步推进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不断促进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推动互嵌式就业纵深发展。
作者:周云美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