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匈牙利人戴维铁第一次来中国时,就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他相信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巨大宝库。秉持这种信念,他深入挖掘中国民歌并改编成适合儿童学唱的歌曲,陪伴中国儿童一起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匈牙利的合唱老师戴维铁前一阵子特别忙。为了让合唱团的孩子们能以更好的状态参加一场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演出,他和同事们准备了很长时间。

好在,演出非常成功,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鳟鱼》等中外歌曲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叫Dévity Zoltán,中文名字是戴维铁,来自匈牙利,学生们都叫我戴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维铁毕业于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主要研习声乐、音乐教育及合唱指挥专业,目前在成都一家合唱团担任音乐老师和指挥。在到成都工作之前,他曾在国内外多个合唱团担任指挥,从2009年第一次来中国,北京、上海、福州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他说,在中国十多年,这里的每个地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如今,他非常喜欢在成都的生活。

"我很喜欢成都,这里的城市绿化很好,跟其他大城市相比,成都的生活节奏更加闲适、安逸,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文化活动很丰富,能满足大家各种精神层面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维铁说,要想了解中国,只有真正来到这里才能实现。

起初,他是抱着一种"探险"的心态来到中国的,没想到中国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如今,他更愿意把在中国的生活定义为"探索",探索这里多元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包容的文明。而他探索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音乐。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些民歌非常适合教学。因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是和语言紧密相连的。我现在是在教中国孩子音乐,教他们唱歌,所以我总是更乐于用中国民歌或者中国儿歌来和他们一起训练、演唱,而不仅仅是用外国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戴维铁和同事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从中国民歌中精选适合教学的歌曲,改编成适合孩子们演唱的单声部或者多声部合唱作品,推动中国民歌的数字化制作,并把简谱改写成国际更为通用的五线谱等。

除了音乐,戴维铁探索中国的另外一个方式是品茶。

"我真的很喜欢茶。我认为茶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茶来学习中国文化是个很好的方式。我认为茶文化和音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有一些在武夷山的朋友,他们经常邀请我去茶园,我在那里看到了人们是怎么采茶、制茶的。采摘茶叶的时候,采茶人会唱歌,这些歌曲都很棒,有很明显的文化特征,我很乐意把这些好的音乐带到我的课堂上去,教孩子们唱。我觉得这些田间地头的音乐,并不比在大城市的音乐厅里演奏的音乐逊色。"

近年来,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文化节、电影展、艺术展览等活动在匈牙利多次成功举办,增进了匈牙利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戴维铁说,在匈牙利的朋友告诉他,前不久,著名作曲家谭盾到匈牙利演出,受到匈牙利各界的热烈欢迎。音乐无国界,音乐是增进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感情最好的方式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里有山有海,有平原有丛林,对我们匈牙利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由于工作原因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方言,文化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哪里,我发现人们总能找到沟通的方式。"

最近,戴维铁正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一套新的音乐教材,他说,他希望这套书可以帮助更多中国老师使用自己国家的民歌进行音乐教学,用自己的母语进行音乐能力训练。他还希望自己能为保存中国现存的民族音乐瑰宝出一份力,让更多中国孩子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骄傲。

记者丨魏郁

签审丨王洹星

监制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