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上午,广州市海归协会与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搭建平台,服务企业的理念,发挥各自优势力量,共同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矿产资源等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高端人才落地合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与研究所的深入合作,广州海协聘请研究所吕文东教授为协会高级顾问,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创新攻关、高层次技术人才匹配产业发展、产研合作等的交流与咨询,促进技术、项目、人才、产研等领域的合作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在吕文东教授的带领下,广州海协参观了广东省科学院长兴科创园,进行座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介绍

2015年6月28日正式揭牌成立,由原广东省科学院、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研究院所整合重组而成,是广东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围绕六大创新板块,补短板、强弱项,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培育和提升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持续夯实了科研创新的基础、体系、能力,有效支撑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技术服务。全院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共2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1个),拥有各级各类授牌科普基地28个。

1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 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孵化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2015年至2021年,省科学院实现 “四技”合同金额39亿元。

由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编著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广东省科学院“四技”收入连续蝉联在粤研发机构榜首,在全国两千家研发机构中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依托研究所建有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是我国稀有、稀散金属研究与学术活动的领头单位,是我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绿色提取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的重要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定位:开展稀有金属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总思路:巩固优势,补强弱势,拓展方向 (论文写在大地上!)

学科方向:矿物加工(选)+冶金工程(冶)+材料(材)+环境工程(环)

近年来,科研经费合计超4亿元。

①国家、省、市级项目220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

②企业委托项目660项

云锡集团(世界锡NO.1)、云金集团(西南金NO.1)、银漫矿业(亚洲银NO.1)、江铜稀土(中国稀土NO.2)、紫金集团(中国金NO.1)、宁德时代(锂)、广晟集团(稀土、钨)、厦钨集团(钨)等

③国外委托项目60项

澳大利亚(稀土)、巴西(铌,世界90%产量)、津巴布韦(锂)、乌干达(铌)、刚果(金)(钴)、坦桑尼亚(稀土)、加拿大(稀土、磷)、俄罗斯(钨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