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496期。粟裕是十位开国大将之首,军事才干及战绩有目共睹。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形势趋于稳定,老帅叶剑英全力辅佐华国锋同志,希望在军队体系里选贤任能加领导力量,他想到了长期在军事科学院任职的粟裕。粟裕在1976年的关键时段,凭借特有的威望和影响力,对稳固华东军心是有重要作用的。1979年初,叶帅力荐粟裕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得到了国锋同志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帅很了解粟裕,也欣赏粟裕。五十年代军事科学院成立之初,就是叶帅负主责;他点名把粟裕大将调到了军科,也是对粟裕的一种保护手段。叶剑英在历史上屡立功勋,对党和军队贡献极大,他在中央讲话分量非常重。有了老帅的建议,相关部门很快跟粟裕同志交换意见,粟裕也做好了“上岗”的准备。其实于公于私,粟裕出任军委副主席都是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9年几位老帅正担任军委副主席,此外还有小平同志。粟裕虽然没当过元帅,却是开国大将之首,何况79年在世的元帅已经不多,此时又处在中越边境紧张时期,把军事水平和经验出众的粟裕增补进来,是完全有必要的。出人意料的是,1980年正式公布中央军委名单时,副主席里面并没有粟裕的名字,他改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职务,其实都是副国级岗位,粟裕获得了职级晋升。但从实际角度而言,粟裕这样的战神级名将,显然在军队高层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专长。不过粟裕本人并不在意这样的变动,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完全遵从组织的工作安排。建国之后,粟裕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晚年心态已经非常平和。可话说回来,为什么在公布任命前夕,粟裕的岗位突然变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粟裕秘书朱楹同志回忆,主要原因是粟裕“身体不好”,相对于军委这样的中枢核心部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工作压力还是相对轻一些。战争年代粟裕多次负伤确实身体欠佳,进入生涯暮年,未必能适应高负荷、有实质内容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朱楹又表示:如果首长忙起来,心情反而会舒畅,对保持身体状态也许是好事情。可见作为十分了解粟裕、敬佩粟裕的老下属,朱楹还是很希望他能出现在关键岗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国家已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党政军系统内逐步推动干部年轻化。粟裕身体状况一般,并且没有比元帅们年轻几岁,也许组织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没有增补粟裕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另外,关于粟裕大将在1958年遭受到的“反个人主义批判”,到七十年代末也还没有得出新的结论,这多多少少对他的任职有一些影响。1994年刘华清、张震同志为粟裕登报平反时,称大将长期遭受不公正对待。朱楹讲话比较含蓄,粟总的另一位秘书鞠开,直接表示粟裕没有当选军委副主席,就是“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表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