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与乔羽的友谊

文/龙鸣

济宁历史文化名人众多,说到现代,众望所归的有乔羽。由于父亲的关系,我见过乔老几次,有一回还给我题了幅字。当时乔老问了我姓名,对上号说:“是老龙的儿子。”说着落笔写道:“龙行虎步”,包含着对我的厚望。

家父龙敦聚与乔羽先生认识是在文革时期。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要拍《锁龙湖》,准备到微山湖畔的鱼台县取景。经文化部批准,导演苏里、音乐家郑律成、词作家乔羽奉命来鱼台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词作家乔羽

考察微山湖许是乔老的主意,他“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是从小在运河边的事。直到晚年,依然能够清晰记得船过闸口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还有支在大运河边熬鱼汤的两口大锅。回忆起幼年的生活,乔老记忆犹新:“我感觉小时候的大运河白天很壮观,晚上很静谧、神秘。那时候,大运河上的来往船只特别多,非常壮观,有运煤的、运粮的等各式各样的船只,船过闸的时候,船沿与船闸两边离得特别近,照样能顺利通过,那时候船工的技术很高。”

恰如胡昭穆先生名言:门前起落运河帆。所以,写歌的时候,这种景象自然涌上心头。

文革中一起来的几位都是文艺界的“三名三高”人物,号称黑老九,都在审查中。济宁是乔羽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家乡人不管什么政治色彩,就当老乡对待。

当时家父任文化局副局长,受命全程陪同,市委唯一的小车让他带着,陪几位艺术家到处参观。他们先后看了“三孔”、孟子故里和嘉祥的武氏祠。当然,重点是看微山湖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四湖二级坝

当他们走到南四湖二级坝时,郑律成先生不想走了,他说:“回去还得挨斗,就在此钓鱼养鸡,当个散人吧。”他热爱钓鱼,说这里正是垂钓的好地方。乔羽在旁边催促:“走吧,这里天也不高,皇帝也不远。造反派绕不了你,抓你回去会斗得更狠,别找麻烦了。”

郑律成只好一步三回头,怏怏而别。就这样一个普通的愿望,当时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郑先生连声叹息,不忍离去。

其实,乔先生的情况比郑先生也好不了多少。他名气比郑律成大,注定会成为造反派紧盯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律成

1946年杏花盛开的时节,十九岁的乔羽因贫穷和战乱,告别正在就读的中西中学(现济宁一中前身),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就读。1948 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开始专业创作。次年,与逯斐合作,创作出剧本《胜利列车》。1951年,创作剧本《花开满山头》和《果园姐妹》。他的儿童剧《果园姐妹》使“大灰狼”的形象家喻户晓。

上世纪九十年代,乔羽再来济宁,已是万人仰慕。接待他的人前呼后拥。乔羽不忘旧情,遇到我父亲非常热情,每每说我要先给老朋友敬杯酒。有次市委领导陪他走,他却在大厅停下等待。领导问等谁呢?乔羽说等我的老朋友,老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白楼

有次,父亲陪他登上太白楼。乔羽对太白楼的历史了如指掌。他说这原是贺兰氏酒楼,唐懿宗年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仰慕李白大名,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使“太白酒楼”名闻天下。以后诸朝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明洪武年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迁移至此地依原楼的样式重建,并更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维修。可惜于1951年拆掉。如果不拆,可就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在的太白楼是1952年由政府出资重建的。

乔羽是济宁名人,济宁成立书画院,父亲请他题字,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并且很快写好寄来。乔羽给父亲的信,字迹潇洒大方,也许正是因为随意写就,放松自然,多年以后,也许会像好不容易流传下来的《快雪时晴帖》一样稀罕和珍贵。他信末与父亲互勉之词:“且共秋光”,我记住会了,时不时用一下。

在第三次的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上,山东代表、济宁市文联主席殷允岭见到乔羽,他们见面,乔老肯定会问起家时刻眷恋的家乡,专门问殷主席:“龙敦聚主席好不好?”殷主席的回答让他满意,便夸奖允岭:“嘴很溜!”这是允岭的特色,乔老总是能一句话说到点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鸣教授与父亲龙敦聚

11月15日是乔羽的生日,2021年,我与乔老的女儿乔国子取得联系,让两位老人通电话。我父亲打电话给乔羽祝寿。乔羽说:“老龙,感谢感谢,我现在身体还行,老了。不像你呵,你很年轻。”

这时,我父亲89岁,早到了耄耋之年。不过乔羽这么说是可以的,他今年95岁。济宁的乡亲们年年都会搞一次大型活动,为乔老祝寿,充分表达了济宁乡亲对乔羽的爱戴之情。

2022年6月20日,乔老去世。我父亲发信致悼:

尊敬的乔羽同志家属:

惊悉乔羽同志不幸辞世,深感悲痛。

乔羽同志是一位享誉中外的伟大词作家,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相识相知半个多世纪。回想过去的岁月,我们时常会面、写信或打电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离去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更让我失去一位好朋友、好老乡。在此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乔羽同志家属表示慰问,望节哀。

山东省济宁市前文化局长:龙敦聚。

并敬撰一联奉上:

乔老驾鹤,悲痛齐流泪,一条大河,

羽化成仙,怀念化歌声,难忘今宵。

故乡文化局前局长:龙敦聚敬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鸣,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济宁(孔子的故乡) 人,为2002年湛江师范学院引进教授,深受学生拥戴,被评为感动学生的十大优秀教师。湛科文传银发写作服务站岭师站站长。2008年起开始研究地方文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清初儒臣陈瑸在台湾》《千古一清端》广受好评。花十余年点校出版《陈瑸全集》(合作),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重点图书,成为粤西文献出版史上的划界石碑。2011年赴法国取回广州湾史料数万张,主编《广洲湾史料汇编》(合作)两部。龙鸣教授业余爱好文学,1987年开始在上海《萌芽》杂志发表小说。后来其小说散见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青岛文学》等杂志。现为《湛江日报》《湛江晚报》专栏作家,其专栏《龙鸣天下》获广东省新闻奖。《龙雕心文》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