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以来,安徽省南陵县残联全面贯彻省、市民生实事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康复民生实事走深走实,着力打造困难残疾人康复亮点工程。截至日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完成率已达100%。

坚持标准,“严”字为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省、市配套实施细则,密切关注申请对象范围,仔细审查申请对象是否超龄、医学诊断证明是否正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属实等具体情况,对于不符合救助条件的,耐心同家长做好宣传、沟通和解释,尤其是重点关注康复训练时间问题,严格执行一个完整康复周期10个月时间期满要求,认真核算老生2023年度康复训练期满时间,防范化解资金安全风险。

提升质效,“新”字为魂。持续推进省、市残疾儿童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和定点机构星级评定办法贯标行动,对标对表规范康复服务,精准评估监测康复质量。结合文明创建联点共建、党建品牌示范引领等工作,邀请机关事业单位、共建社区、爱心人士和专业志愿者积极参与康复实践教育活动,努力提升残疾儿童社会融合能力,同时,不断拓展家长培训平台,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帮助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优化流程,“细”字为本。积极对接市级主管单位和县级民生实事部门,准确掌握2024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资金保障和最新要求,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制定2024年项目实施方案,下放审核受理权限至村(社区),下发“一站式”服务材料清单,最大程度压缩联审复核时间,基本在3个工作日内将受理服务平台由村(社区)转移到相关定点康复机构,以最短时间完成转送安置。

亲切服务,“实”字为要。深化作风建设,打造 “亲切服务+康复救助”服务载体,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全程代办服务,主动对接机构和儿童家长,告知最新政策和申请流程,现场受理代办、规范一人一档,耐心询问日常康复频次、效果和需求情况,此外,组织专家技术组集中开展假肢矫形器和辅具需求筛查、评估和适配活动,完成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和辅具23例、目标完成率164%,切实提高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叶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