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由于工业基础太差,经济实力也不行,因此在海军建设方面颇为艰难。想拥有航母、战列舰、重型巡洋舰之类的大型军舰根本没有可能,造不出来也买不到,唯一现实的就是发展近海/内河防御力量,也就是小型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组成的黄水海军。其中在炮舰这块搞得还不错,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建造了一批长江炮舰,火力上明显强于列强的同类炮舰,特别是日本的长江炮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绥”号炮舰

上世纪初,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活动逐渐从沿海地区扩展到内河地带,特别是长江流域。因为大型军舰无法在长江流域活动,列强针对性的建造吃水浅的小型军舰部署到长江流域,这类小型军舰就是内河炮舰。由于清末建造的一批内河炮舰已经老旧不堪使用,为了跟列强、特别是日本的长江炮舰对抗,因此必须设计新型炮舰,并且新型炮舰在火力上需要特别加强。

具体从1927年开始,在著名船舶设计大师叶在馥的主持下,设计出“咸宁”级炮舰。“咸宁”级共4艘,首舰“咸宁”号,1928年下水,别看排水量只有400多吨,武备却很强,舰艏配备1门120毫米主炮,该炮射程高达1.5万米,射速7发/分钟,炮弹装药量5公斤。此外还配备有2门76毫米高平两用炮,射速高达13/分。为了对付敌鱼雷艇和飞机攻击,还配备有2门57毫米机关炮,1门20毫米机关炮和6挺7.92毫米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生”号炮舰

后继舰武器配备更强,二号舰“永绥”号由于吨位放大到600多吨,可以搭载更重的武器,把船艉的76毫米高平两用副炮换成120毫米舰炮,把2门57毫米机关炮换成2门76毫米舰炮。三号舰“民权”号和四号舰“民生”号排水量都是400多吨,武器配备上把船艉火炮换成了100毫米舰炮(先进的法国施耐德火炮)。

对比之下,日本的长江炮舰火力弱多了。日本的第一代长江炮舰“隅田”级配备2门60毫米火炮,4挺6.5毫米机枪,还有1挺陆军用机枪,排水量仅120多吨。第二代长江炮舰“鸟羽”级,配备2门76毫米火炮,6挺6.5毫米机枪、1挺陆军用机枪,排水量215吨。还有“宇治”号炮舰,虽然排水量有600多吨,但武器配备为4门76毫米火炮,3挺6.5毫米机枪,1挺陆军用机枪,火力也很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虫”级炮舰模型

日本长江舰队中最强的是旗舰“安宅”号,配备有2门120毫米火炮和2门76毫米高平两用炮。但“安宅”号并非专业浅水炮舰,设计之初是作为近海巡逻军舰。虽然该舰排水量有1000多吨,但是吃水达2米多,很难通过三峡水域,只能在长江中下游活动。而“咸宁”级吃水仅有1.82米到2米,可以在任何季节通过长江中下游,也可以在丰水期赶到在长江上游行驶。

再跟其他列强的长江炮舰对比一下火力,像美国代表性的“吕宋”级炮舰,配备2门76毫米火炮和8挺7.62毫米机枪,排水量350多吨。英国最强的内河炮舰“昆虫”级配备有2门152毫米主炮,2门76毫米火炮,6挺7.7毫米机枪,排水量600多吨。别看纸面上火力和吨位还不错,但是“昆虫”级航速太慢,最大航速只有14节,同时干舷太低了,风浪稍微大些适航性就很差。152毫米主炮是老式舰炮,从前无畏舰上拆下来的,技术明显落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炮舰是当时的特色舰种

“咸宁”级是根据之前美国订购的内河炮舰改造的,所以技术相当成熟,因此建造成本也低廉,首舰“咸宁”号在没有安装武器的造价仅仅为44万国币,二号舰“永绥”号虽然吨位达到600多吨,造价也不过60万国币。综合起来看,“咸宁”级算是一级设计比较成功的长江炮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