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高铁宣布涨价,主要是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这四条线路,集中在长三角和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涨幅还挺高的,一二等座涨幅近20%,商务座最高涨幅近40%,是近几年涨价最多的一次。

不过,官方也说了,以后高铁价格会灵活定价,自6月15日起,高铁、动车的票价会根据季节、日期、时段、席别等因素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以后高铁也会像机票一样,分淡旺季,最低可打5.5折。

虽然提高了价格上限,也降低了下限,以后出行要好好挑挑线路了。

即使如此,逢年过节的,湖南、湖北、江西的百万“打工人”又要多一笔交通费了。

为啥高铁会突然涨价?接下来,中国高铁会不会进入“普涨时代”?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不作任何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据此买卖,请自担风险。

01 高铁的定价权

这并不是高铁第一次调价。

2020年底,京沪高铁就对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铁实施了浮动票价;

2021年6月,京沪高铁二等座最高票价从598元提高到662元;

2023年5月,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上涨了10%-20%,且实行浮动票价。

这次调价有两个特点,一是涨价幅度是有史以来最大,二是调价线路也是最多的,有点由“点”到“线”的趋势。

可能有朋友会问,公共事业调价,不是应该先举行听证会吗?

这就要聊聊高铁的定价权问题了。

在诞生之初,高铁是由政府统一按照里程定价:一等座每人每公里0.3366元,二等座每人每公里0.2805元的标准,上下浮动10%。

但这种全国统一的定价方式,不能公平反映不同地区的建设成本,也填不上巨大的成本窟窿。

所以,2016年,国铁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从国家发改委拿到了高铁的定价权,此后,高铁价格都是由国铁集团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调价逻辑也很简单,一切跟着市场供求变化来。“没人坐的列车就给它降价,吸引更多人坐。而高铁票紧缺的线路,就要提价,让大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选择。”

所以,纵观以往所有调过价的线路,你会发现,调价的线路都是挣钱的线路,而目前全国只有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和京津6条高铁盈利。

这些挣钱的线路,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乘客消费能力比较强,需求比较大,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会太敏感,有调整空间。从经济学上来讲,这叫“差别定价”

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也不会导致客流量大减,还能补贴冷门线路的亏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开发难度大,客流量还少。

02 高铁涨价原因

当国家把高铁的定价权给了企业后,不再是国家买单,企业要自负盈亏。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面对着巨大的亏损,企业总要想办法扭转。

高铁为啥会亏这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