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朱镕基被补选为国务院副总理。等到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朱镕基就进入了中央政治局,成为了七位常委之一,一时间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然而,当时朱镕基才仅仅60多岁,以他这个年龄进入中央政治局还是一个“年轻人”,这不禁让很多人心里产生了想法,认为他年纪和阅历都不足,是无法领导好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此时已经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邓公却力排众议,大力举荐朱镕基担任重要职务,甚至还发表一次重要的讲话。

那么,邓公究竟说了什么,竟让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们心服口服?而他又是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呢?

进入邓公视野

事实上,朱镕基很早以前就进入到了邓公的视线里,自1988年开始,邓公和家人就连续七年在上海过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朱镕基正好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职务,在职的四年间,每当过春节的时候,朱镕基都会亲自拜访邓公,向邓公汇报上海的发展情况,邓公更是会通过亲自实地调查走访和与朱镕基交谈的方式来了解上海的发展现状,也在这细枝末节中了解到了朱镕基这个人。

等到1990年的时候,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了上海,然而这一次,朱镕基却和他提出了和以往不同的见解。

原来,看到了深圳经济特区现在搞得如火如荼,朱镕基的心里也不禁产生了想要效仿的想法,但是,因为是老牌城市,上海想要搞经济特区困难重重,这让一向做事果决的朱镕基也不由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此,借着拜访邓公的机会,朱镕基非常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您看上海可以在浦东地区发展经济特区么?”

“我认为你不要怕,深圳已经搞得挺好,上海虽然慢了一步,但是应该能迎头赶上。”

得到邓公的肯定回答,朱镕基便狠下决心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在上海搞经济特区这件事情的难度超出了他的想象,随之而来的困难也接踵而至。

事实上,经过了短暂的动荡期,当时我国的经济改革陷入了迟滞,甚至在某些地方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就曾经提出了由“市场引导企业”的政策,然而,不出两年,就修正为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这就导致了经济改革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镕基自从1987年来到上海任职,其实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他付出过超乎常人的努力。

针对上海当地很多国企生产陷入迟滞的问题,朱镕基果断引入竞争机制,在企业的内部,积极采用厂长选任制,推行承包国企经营责任权,在企业的外部,实行简政放权,主张将政府的权利下放至企业,真正使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使上海当地国企的经济效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仅仅在发展企业生产方面,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问题上,朱镕基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为了解决老百姓最基础的吃喝问题,他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制定出了围绕副食品生产和购销体制改革的一整套方案,经过有效的推动,上海很快便建立了现代化的副食品生产和购销机构,老百姓的“菜篮子”得到了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上海的老百姓在交通出行和住房保障上还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朱镕基多次深入到群众最揪心挂念的地方,实地查看存在的问题。很快,他就拿出了解决办法,通过一段时期的建设,上海变成了具有现代化交通设施和住房条件的大都市。

正是经过了朱镕基的不懈努力,上海的各项条件才变得完善了起来,在这样的条件下,朱镕基没有选择停下脚步,而是再一次将自己的目光移动到了浦东这个地方。

要知道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区域,如果在稳定上出现问题,那么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在浦东设立经济特区,朱镕基必须慎之又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在国内国外环境都非常恶劣的情况下,朱镕基主张推动浦东的开发,实际上就是选择在一个特殊区域进行突破,目的是从细微处入手破局,用开放来倒逼改革。

等到1991年,在上海市举行干部大会的时候,朱镕基就在会议上斩钉截铁的提出:“上海的未来和发展,第一步就是开放浦东。”

事实上,朱镕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给全市干部明确了前进的思想之后,朱镕基很快就在经叔平等人的建议下,成立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这一个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机构以朱镕基市长的身份为媒介,邀请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为浦东的开放建言献策,一经开始,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甚至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10个发达国家涵盖18家企业都在这个会议上为浦东的开放建言献策。

在这些国际“大亨”的建议之下,一个新的想法从朱镕基的脑子里蹦了出来,那就是在上海浦东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朱镕基从来就不是个嘴上说说就过了的人,当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首先,朱镕基在上海市康平路市委小礼堂专门召开了会议,并在会议上点名征求了三名专家的意见,见到这三人都没有反对,朱镕基下定决心,那就是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都一定要在浦东建成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在当时‘姓资’还是‘姓社’闹得最热闹的时候,朱镕基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他在那个时候甚至被人讽刺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上也有不小的阻力。众所众知,一个证券交易所想要真正建立起来,免不了硬件软件的搭配,在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就连安装电话都非常的不便利。

为了给交易所安装几部电话,当时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吴邦国亲自出面,找到上海市电信局才解决这个问题,可见他们面临着多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这个非常时期,邓公在视察上海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究竟是姓“资”姓“社”的问题,给予了正面回答。这不仅打破了套在人们思想中的枷锁,也将这场围绕着朱镕基的争论渐渐平息了下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得以顺利的建成。

事实证明,正是朱镕基具有视死如归的改革勇气和邓公慧眼识人的英明支持,经过随后几年的努力,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一大批企业通过证券交易,实现了筹集资金,转换机制的目标,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力排众议

1991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朱镕基被补选为国务院副总理。等到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朱镕基就进入了中央政治局,成为了七位常委之一,成为排在江泽民等人之后的“第五号”人物了。

彼时的朱镕基才刚过花甲之年,以他这个年龄进入中央政治局还是一个“年轻人”,再加上他连跳几级一下子进入到国家权力的最核心部位,不禁让很多人心里产生了想法,认为他年纪还不大,经验也不足,难以担此大任。

而且,由于朱镕基平时性格比较刚直,做人做事都不喜欢绕弯,因此,党内一些同志对他也存在一定的不满,认为他进入中央政治局这件事情还是应当“多做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虽然已经从领导岗位上边退了下来,但邓公却在爱才用才的态度上非常的坚决。他十分肯定的说道:

“党和国家都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了,只有像朱镕基这样党性素质强、思想开放程度高、懂经济发展又能勇敢创新的干部被选出来,我们才有出路,部分同志要把自己的偏见放下,支持和鼓励这些干部工作。”

结果显而易见,有了邓公力排众议,朱镕基终于坐稳了位子,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

“黑马”力挽狂澜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再一次见证了邓公的眼光没有错。在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又被任命兼任了人民银行的行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发展秩序非常的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都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这时,在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之下,朱镕基果断出击,开始整顿金融秩序,他在严厉打击“泡沫经济”的同时积极培训和发展,涵盖交通、新能源等在内的新的经济増长点,合理的对国内市场经济进行了调控,金融发展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后来,他甚至被赞誉为“救火队长”。

解决完了金融问题,又有新的困难摆在了朱镕基的面前。那时,中央财政吃紧,连续多年出现了财政赤字,为了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中央研究决定由朱镕基牵头负责财税改革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9月以来,为了有效推动财税改革工作,朱镕基带领六十多名工作人员,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全国十几个省份,对当地财税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协调。

经过努力,财税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更保障了中央的税收,建立起了合理的财税制度。事后,就连朱镕基也笑说:“那段时间里,真是南征北战,苦口婆心啊!”

事实上,朱镕基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还不止在这些方面,在他1998年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在国企和行政机构方面上,朱镕基也都大刀阔斧的实施了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企改革中,他下定决心制止了国营企业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较多的局面,大量无用的企业经历了关、停、并、转的阶段。同时,由于面对国营企业过多的富余劳动力,导致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他也十分果决的提出了“减人”这一关键命题。

虽然,“下岗”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下岗工人收入减少,但在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如果不进行这壮士断腕般的举措,那么带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只能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同时,在机构改革方面,朱镕基进行了建国以来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机构改革,通过政府举债增加公职人员收入的办法,最终让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了高速而又平稳的赛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之所以朱镕基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他个人的经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年幼的朱镕基在经历父母双亡之后,靠着伯父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而这也让他培养出了独立自主的性格。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品学兼优的品性。

后来,他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朱镕基曾在某次讲话中说道:“因为我是一名孤儿,所以在入党以后,党就是我的母亲,我愿意将自己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我的母亲。”

可能,正是朱镕基这份对党赤诚的热爱,才让他义无反顾、不畏艰难的努力奋斗着。可能,正是邓公“伯乐”般的爱才惜才,才让朱镕基有了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么,邓公和朱镕基等老一辈的前辈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也一定会继承他们的志向,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邓公大力扶植朱镕基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